内生情形下企业研发对生产率作用评估

被引:17
作者
宗庆庆 [1 ,2 ]
周亚虹 [3 ]
机构
[1]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系博士后流动站
[2] 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
[3]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企业研发; 全要素生产率; 研发强度; 广义倾向得分; 处理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273.1 [企业技术管理];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1202 ; 12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在受到环境、资源、劳动力成本约束的实际背景下,我国工业企业实现可持续增长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对工业企业生产率进行测算,并探究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已经成为学界从微观层面讨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主要关注企业研发对生产率的作用。关于企业研发与生产率关系的讨论在现有文献中并不少见,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简单使用索洛残差测算全要素生产率(TFP)、简单使用虚拟变量来刻画企业的研发状态(研发或不研发)以及普遍忽视了研发与生产率之间可能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本文试图矫正这些不足:论文运用Levinsohn-Petrin方法(简称LP方法)测算了我国工业企业的TFP以避免生产率估计过程中由遗漏变量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使用连续型变量研发强度(研发费用占管理费用比例)刻画企业研发状态并随后利用广义倾向得分法来估计企业研发活动对TFP的处理效应。通过对我国2005—2007年两万多家工业企业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发现:(1)企业研发确实存在内生性,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越倾向于研发。忽略这一双向因果关系会低估研发对生产率的处理效应。(2)处理效应函数的估计结果表明,研发强度的临界值为0.83,低于这一临界值研发对生产率的贡献为正,过度研发可能会对全要素生产率有抑制作用。(3)研发与生产率之间呈倒"U"型关系,0.3可能是潜在的最优研发强度。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54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21]   创新、企业规模和市场竞争:基于中国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 [J].
聂辉华 ;
谭松涛 ;
王宇锋 .
世界经济, 2008, (07) :57-66
[22]   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 [J].
林毅夫 ;
苏剑 .
管理世界, 2007, (11) :5-13
[23]   地方官员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长、省委书记交流的证据 [J].
徐现祥 ;
王贤彬 ;
舒元 .
经济研究, 2007, (09) :18-31
[24]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25]   企业规模、市场力量与创新:一个文献综述 [J].
吴延兵 .
经济研究, 2007, (05) :125-138
[26]   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 [J].
张海洋 .
经济研究, 2005, (05) :107-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