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解放政治走向生活政治——关于中国发展中政治的一种分析

被引:4
作者
上官酒瑞 [1 ,2 ]
机构
[1]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2]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
关键词
解放政治; 生活政治; 增长政治; 政策体系;
D O I
10.16029/j.cnki.1008-410X.2016.01.006
中图分类号
D621.5 [公民权利与义务];
学科分类号
030202 ;
摘要
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作为解释范畴与分析框架,有助于认识中国发展中政治的面貌、轨迹与走势。中国解放政治主要呈现为革命政治与增长政治两种形式。增长政治的发展孕育了生活政治的因素,推动生活政治兴起。随着社会变迁,增长政治的结构功能越来越难以适应生活政治发展的需求,两者之间的不适应、不兼容、不协调造成了诸多治理难题。这在增长政治框架中是无法解释,也无法解决的。要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立场、发展民主法治体系、优化政策过程体系,以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和增加生活选择机会为主旨,推动解放政治(增长政治)逐步走向生活政治。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走向:民生政治还是生活政治 [J].
张敏 ;
王俊拴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06) :68-71
[2]   “微政治”蔓延挑战中国治理生态 [J].
左广兵 .
人民论坛, 2012, (18) :54-55
[3]   民生政治: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意识形态 [J].
赵丽江 ;
马广博 ;
刘三 .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65 (03) :33-40
[4]   “气”与中国乡村集体行动的再生产 [J].
应星 .
开放时代, 2007, (06) :106-120
[5]   民生:一个生活政治的话题——从政治学视角看民生 [J].
郭剑鸣 .
理论与改革, 2007, (05) :5-7
[6]  
“以人为本”:马克思社会发展观的一个根本原则[J]. 王锐生. 哲学研究. 2004(02)
[7]   “生活政治”是一种什么政治 [J].
红苇 .
读书, 2002, (06) :100-103
[8]   微型社会:计划经济下单位的构成 [J].
刘建军 .
南京社会科学, 2000, (01) :21-32
[9]   毋忘我 [J].
刘军宁 .
读书, 1995, (12) :3-10
[10]   “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J].
孙立平 .
探索, 1993, (01) :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