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被引:62
作者
冯禹 [1 ]
崔宁博 [1 ,2 ]
魏新平 [1 ]
赵璐 [1 ]
王君勤 [3 ]
机构
[1] 四川大学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蒸散; 农作物; 水分管理; 川中丘陵区; 参考作物蒸散量; 时空变化; 成因分析; 通径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311 [作物生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02 ;
摘要
为深入认识川中丘陵区参考作物蒸散量(reference crop evapotranspiration,ET0)变化特征,使用联合国粮农组织1998年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川中丘陵区13个气象站点近52 a(1961-2012年)的逐日ET0,利用GIS克里金插值法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川中丘陵区ET0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通径分析原理的指标敏感性分析方法研究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近52 a来川中丘陵区ET0年际间整体下降明显,ET0年内变化呈单峰曲线,主要集中在每年3-10月,占全年ET0的85.82%;ET0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自东北、东南向中部递减趋势;在指标敏感性分析中,分别去掉日照时数(n)、风速(u2)、相对湿度(relative humidity,RH)和温度(T)后,剩余3个气象因子对回归方程估测可靠程度(E)由0.89分别降为0.596、0.81、0.84和0.88,表明ET0对n最为敏感,其次为u2、RH和T。因此,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引起川中丘陵区ET0变化的最主要气象因子,相对湿度次之,温度对ET0的影响最小。当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代替逐日温度计算ET0时,各季度估算结果同实际计算结果间决定系数分别达到了0.93、0.97、0.96和0.94,表明估算精度较高,因此在资料缺乏情况下可以使用各季度平均温度替代温度计算ET0。该研究可为川中丘陵区的农田水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6+339 +33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西南地区农业重大气象灾害危害及监测防控研究 [J].
刘定辉 ;
刘永红 ;
熊洪 ;
徐富贤 ;
庞良玉 ;
王明田 ;
潘开文 ;
陈尚洪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S1) (S1) :208-212
[12]   冬小麦返青后腾发量时空尺度效应的通径分析 [J].
蔡甲冰 ;
许迪 ;
刘钰 ;
张宝忠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8) :69-76
[13]   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J].
段春锋 ;
缪启龙 ;
曹雯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8) :77-83
[14]   中国地表潜在蒸散发敏感性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刘昌明 ;
张丹 .
地理学报, 2011, 66 (05) :579-588
[15]   四川地区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特征及气候影响因素分析 [J].
陈超 ;
庞艳梅 ;
潘学标 ;
王春艳 .
中国农业气象, 2011, 32 (01) :35-40
[16]   1956~2008辽宁省近53年的降水量变化 [J].
杨东 ;
刘洪敏 ;
郭盼盼 ;
郑凤娟 ;
刘强 .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 (01) :96-101
[17]   1971~2008年我国潜在蒸散时空演变的归因 [J].
尹云鹤 ;
吴绍洪 ;
戴尔阜 .
科学通报, 2010, (22) :2226-2234
[18]   GIS支持下安徽省近35a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时空变化 [J].
吴文玉 ;
马晓群 ;
陈晓艺 ;
杨太明 ;
张爱民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2) :251-256
[19]   甘肃张掖市冬季气温变化的时空特征 [J].
张勃 ;
康淑媛 ;
刘艳艳 ;
王海军 ;
王亚敏 ;
戴声佩 .
地理研究, 2010, 29 (01) :137-144
[20]   近50年嫩江流域径流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 [J].
徐东霞 ;
章光新 ;
尹雄锐 .
水科学进展, 2009, 20 (03) :416-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