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天然气的生成与储集

被引:19
作者
蒋继辉
王宝清
机构
[1]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东部; 太原组; 气源岩; 天然气生成; 储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E12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太原组广泛发育的气源岩为生物灰岩、暗色泥岩和煤。这3套气源岩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型和腐殖型为主并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和热演化程度,生气能力强,为太原组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气源。该区北部的浅水三角洲砂体和南部的灰岩为天然气的储集提供了有利的场所,并与同组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洼地、沼泽相泥质岩共同构成了太原组气藏的自生自储型顶盖式组合。受沉积相以及构造区带的控制,在该区中部及西部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气藏,而在南部、北部以及东缘应寻找以小型背斜圈闭为主的气藏。
引用
收藏
页码:511 / 51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集岩的化学分类及储集性评价 [J].
刘锐娥 ;
孙粉锦 ;
张满郎 ;
卫孝锋 ;
蔺洁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3, (03) :196-199
[2]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煤的生烃动力学研究 [J].
付少英 ;
彭平安 ;
刘金钟 ;
张文正 ;
李剑峰 ;
昝川莉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0) :812-818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生成 [J].
刘新社 ;
席胜利 ;
付金华 ;
王涛 ;
王欣 .
天然气工业, 2000, (06) :19-23+9
[4]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的主要控制因素 [J].
赵林 ;
夏新宇 ;
戴金星 ;
洪峰 .
石油实验地质, 2000, (02) :136-139+166
[5]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J].
魏红红 ;
彭惠群 ;
李静群 ;
谢正温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2) :50-55
[6]   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区奥陶系顶部风化壳含气性评价 [J].
赵儒 ;
曾凡质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01) :26-29
[7]   陕甘宁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泥质岩直接盖层的扩散系数研究 [J].
刘文彬 ;
罗大恒 ;
伏万军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6, (01) :30-33
[8]   鄂尔多斯盆地热演化史与油气关系的研究 [J].
任战利 .
石油学报, 1996, (01) :17-24
[9]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古风化壳储层特征 [J].
马振芳 .
天然气地球科学, 1994, (06) :28-36
[10]   油气源岩综合定量评价指数及其应用 [J].
庞雄奇,陈章明,陈发景 .
天然气工业, 1994, (06) :6-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