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炭山油页岩矿床的主要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

被引:6
作者
白云来 [1 ]
杨亚娟 [2 ]
马玉虎 [1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
[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宁夏; 炭山; 油页岩特征; 开发和利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油页岩作为非常规新能源之一,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是目前油气领域里的研究热点。前人及我们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宁夏固原炭山地区存在大量的与煤伴生的油页岩资源。油页岩赋存于中侏罗统延安组之中。成矿环境为内陆湖泊环境。矿区构造为一中度弯曲的复式褶皱,两翼产状角度20°~30°。以纵向正断层为主。油页岩呈层状,有一定规模的油页岩一般分布于煤层的上部或底部;油页岩共8层,总厚度14.4m,含油率为2.7%~11%,发热量2.88~20.98MJ/kg,视比重1.55~2.46,灰分34.30%~83.68%。其中,煤19灰分大于40%,但含油率大于7%,被前人称之为炼油用煤。炭山油页岩宏观上呈黑色,略具油脂光泽。片状、层状构造,参差状、贝壳状断口。硬度小,条痕亮褐色,油脂光泽明显。油页岩矿石和页岩油边际经济的资源量分别为40301万吨、3718.3万吨,达中型规模,目前其经济价值至少在483亿元以上。炭山油页岩含油率高,品质好,资源量级别高,埋藏浅,交通条件好,并且现在已有煤矿正在采煤,可考虑与其联合开发和利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油页岩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进展 [J].
李丹梅 ;
汤达祯 ;
杨玉凤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6) :657-661+670
[2]   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边界的确定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白云来 ;
王新民 ;
刘化清 ;
李天顺 .
地质学报, 2006, (06) :792-813
[3]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4]   中国油页岩特征及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J].
刘招君 ;
柳蓉 .
地学前缘, 2005, (03) :315-323
[5]   油页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 [J].
游君君 ;
叶松青 ;
刘招君 ;
王云喆 .
世界地质, 2004, (03) :261-265
[6]   国外油页岩综合利用的进展 [J].
陈应泰 ;
刘文彬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2) :48-50
[7]   我国油页岩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发展对策 [J].
王慎余 ;
许家朋 ;
王振海 .
中国地质经济, 1992, (05) :18-21
[8]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J].
赵隆业 ;
陈基娘 ;
王天顺 .
现代地质, 1991, (04) :423-429
[9]  
油页岩能源利用的现状与发展.[J].姜秀民;阎澈;.新能源.2000, 09
[10]  
中国非常规油气地质.[M].关德师等著;.石油工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