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氮水平对超高产夏玉米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56
作者
景立权 [1 ]
赵福成 [1 ,2 ]
王德成 [1 ]
袁建华 [3 ]
陆大雷 [1 ]
陆卫平 [1 ]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业部长江中下游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2] 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3]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施氮水平; 超高产; 氮磷钾; 积累与分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明不同施氮水平下玉米超高产(≥13 500 kg hm 2)群体氮磷钾积累及分配规律,通过苏玉20、浚单20两品种3年不同氮肥运筹方案的试验,实现了籽粒最高产量14 753 kg hm 2的目标。结果表明:(1)随着生育进程,两品种氮磷钾在植株、籽粒中积累逐渐增大,在叶片、茎秆、叶鞘中呈先单峰变化趋势,叶片氮钾峰值在大口期,磷峰值在开花期。增大灌浆期植株氮积累量及叶片氮转移率,促使成熟期籽粒氮磷较大积累量,利于超高产玉米群体的形成。(2)籽粒产量、1 kg氮生产籽粒量、氮肥的农学效率、氮素利用率、植株(叶片、茎秆、叶鞘、籽粒等器官)氮磷钾含量在450 kg hm 2施氮水平时达到最大值,其值(苏玉20)分别为14 753 kg hm 2、44.0 kg、19.24%、38.63%、335.4kg hm 2、178.2 kg hm 2、230.7 kg hm 2,过高过低施氮均使氮磷钾积累量及产量下降。(3)由两品种产量与施氮水平的回归方程,确定了超高产时的最佳施氮量、超高产施氮水平和最佳施氮范围,苏玉20分别为457.0 kg hm 2、418.3~495.7 kg hm 2、418.5~495.4 kg hm 2;浚单20分别为452.7 kg hm 2(最佳施氮量)、410.8~494.6 kg hm 2(最佳施氮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478 / 14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理论与技术.[M].凌启鸿等; 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 [2] 不同氮肥群体最高生产力水稻品种各器官的干物质和氮素的积累与转运
    霍中洋
    杨雄
    张洪程
    葛梦婕
    马群
    李敏
    戴其根
    许轲
    魏海燕
    李国业
    朱聪聪
    王亚江
    颜希亭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5) : 1035 - 1045
  • [3] 超高产春玉米干物质及养分积累与转运特征
    杨恒山
    张玉芹
    徐寿军
    李国红
    高聚林
    王志刚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18 (02) : 315 - 323
  • [4] 施磷量对不同磷效率小麦氮、磷、钾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阳显斌
    张锡洲
    李廷轩
    吴德勇
    [J]. 核农学报, 2012, 26 (01) : 141 - 149
  • [5] 施氮对不同超高产夏玉米品种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英文)
    王宜伦
    刘天学
    谭金芳
    张许
    李潮海
    [J]. AgriculturalScience&Technology, 2012, 13 (02) : 339 - 342+374
  • [6] 机插粳稻氮磷钾吸收分配特征
    于林惠
    李刚华
    徐晶晶
    杨娟娟
    王绍华
    刘正辉
    王强盛
    凌启鸿
    丁艳锋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4) : 707 - 716
  • [7] 超高产夏玉米根系时空分布特性
    齐文增
    刘惠惠
    李耕
    邵立杰
    王飞飞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2, (01) : 69 - 76
  • [8] 不同氮肥水平下早熟晚粳氮和磷的吸收利用特性及相互关系
    杨雄
    马群
    张洪程
    魏海燕
    李国业
    李敏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张庆
    郭保卫
    葛梦婕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 174 - 180
  • [9] 近年我国玉米超高产田的分布、产量构成及关键技术
    陈国平
    高聚林
    赵明
    董树亭
    李少昆
    杨祁峰
    刘永红
    王立春
    薛吉全
    柳京国
    李潮海
    王永宏
    王友德
    宋慧欣
    赵久然
    [J]. 作物学报, 2012, 38 (01) : 80 - 85
  • [10] 施氮量对超高产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吕鹏
    张吉旺
    刘伟
    杨今胜
    苏凯
    刘鹏
    董树亭
    李登海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17 (04) : 852 - 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