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

被引:45
作者
王霄
巩远发
岑思弦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
关键词
高原湿池; 可降水量; 水汽输送通道;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34.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1948-2007年共计60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计算了夏半年(4-9月)青藏高原大气中的可降水量、水汽输送通量和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分析了夏半年青藏高原可降水量的分布和变化特征,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水汽输送。结果表明:在对流层中层的青藏高原上空,夏季是一个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湿池"特征非常显著,湿池主要有三个大的可降水量中心,即高原的西南部、东南部和高原南侧。4-9月,高原上的可降水量变化很大,高原的增湿的速度小于减湿的速度。水汽进入高原主要通过三条水汽通道,即西风带水汽输送通道、印度洋—孟加拉湾水汽通道和南海—孟加拉湾水汽通道。水汽主要在高原西南侧、喜马拉雅山中段和高原东南侧进入高原。
引用
收藏
页码:601 / 60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7 条
  • [1]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大气水汽资源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梁宏
    刘晶淼
    李世奎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6, (04) : 526 - 534+677
  • [2] 青藏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水汽输送的气候特征
    周长艳
    李跃清
    李薇
    陈隆勋
    [J]. 高原气象, 2005, (06) : 880 - 888
  • [3] 青藏高原及周围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分布、变化与各地多变的降水气候
    蔡英
    钱正安
    吴统文
    梁潇云
    宋敏红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4, (01) : 1 - 10
  • [4] 青藏高原夏季TBB场与水汽分布关系的初步研究
    江吉喜
    范梅珠
    不详
    [J]. 高原气象 , 2002, (01) : 20 - 24
  • [5] 第二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理论研究进展[M]. 气象出版社 , 陶诗言等主编, 2000
  • [6] 青藏高原气象学[M]. 科学出版社 , 叶笃正等著, 1979
  • [7] Atmospheric hydrological budget with its effects over Tibetan Plateau
    BAI Jingyu 1
    2.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J]. JournalofGeographicalSciences, 2004, (01) : 83 -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