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温室气体昼夜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34
作者
秦小光
蔡炳贵
吴金水
王国安
刘东生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2]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4] 北京
关键词
土壤温室气体; 昼夜变化; 环境影响因素; 北京东灵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通过对北京东灵山草地和桦树林土壤气体CO2,N2O和CH4浓度及其排放通量的昼夜连续观测,探讨了生长季节草地和森林土壤温室气体昼夜变化及其环境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土壤CO2排放通量昼高夜低,N2O排放通量有明显小时尺度波动,但昼夜变化不突出;土壤CO2和N2O浓度昼夜变化不明显,且与排放通量波动不一致;土壤是大气CH4的一个汇,相对厌氧的环境可能有利于土壤吸收CH4。2)无雨时气温昼夜变化通过影响土壤表层的气体扩散和CO2产生过程,来影响土壤CO2和N2O的地表排放通量,而对土壤10cm以下CO2和N2O的产生影响不大。小时尺度的土壤CO2和N2O浓度波动则可能还有其他影响因素或机制。3)降雨时土壤渗水引起的土壤空气对流取代气体浓度扩散成为土壤与大气空气交换的主要方式,导致土壤CO2和N2O排放通量的同步波动。降雨渗水较多时,较多的溶解氧随着雨水进入土壤内,会促进土壤CO2的生成和抑制N2O的产生。4)土壤CO2与N2O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出土壤CO2和N2O有相对稳定的产率比。土壤有效碳可能是造成土壤CO2与N2O浓度正相关的主要原因,土壤空气的氧分压则可能是造成土壤CO2和N2O浓度波动不一致的重要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376 / 388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地气系统碳氮交换[M]. 气象出版社 , 黄耀著, 2003
[12]  
大气化学[M]. 气象出版社 , 王明星著, 1999
[13]  
土壤和环境微生物学[M].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陈文新 主编, 1990
[14]  
Nitrogen oxide emissions following wetting of dry soils in forest and pastures in Rond?nia, Brazil[J] . Diana C. Garcia-Montiel,Paul A. Steudler,Marisa Piccolo,Christopher Neill,Jerry Melillo,Carlos C. Cerri.Biogeochemistry . 2003 (3)
[15]  
Transport Phenomena .2 Bird R.B,Steward W.E,and Lightfood E.N. John Wiley &Sons . 1960
[16]   内蒙古锡林河流域大针茅草原土壤呼吸和凋落物分解的CO2排放速率研究 [J].
陈四清 ;
崔骁勇 ;
周广胜 ;
李凌浩 .
植物学报, 1999, (06) :86-91
[17]   温度对农田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 [J].
郑循华 ;
王明星 ;
王跃思 ;
沈壬兴 ;
张文 ;
龚晏邦 .
环境科学, 1997, (05) :3-7+93
[18]   三江平原沼泽地CH4排放规律及估算 [J].
崔保山 .
地理科学, 1997, (01) :94-96
[19]   北京地区百花山、东灵山表土花粉的特征分析 [J].
张佳华,孔昭宸,杜乃秋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6, (03) :101-113
[20]   东灵山植物群落的排序、数量分类与环境解释 [J].
江洪 ;
黄建辉 ;
陈灵芝 ;
杨朝阳 ;
杨小秋 .
植物学报, 1994, (07) :53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