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与碳储量估算

被引:22
作者
郑拴丽 [1 ,2 ]
许文强 [2 ]
杨辽 [2 ]
高亚琪 [3 ]
李建军 [2 ]
王蕾 [3 ]
机构
[1] 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3] 新疆林业科学院
关键词
生物量; 碳密度; 碳储量; 样地调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为科学评估新疆森林碳汇功能提供更准确的基础数据,论文基于在阿尔泰山布设的35个样地实测数据,参考2011年新疆森林资源清查资料,研究了我国境内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生物量为126.67t·hm-2,各组分生物量大小排序为:乔木层(120.84 t·hm-2)>草本层(4.22 t·hm-2)>凋落物层(1.61t·hm-2),乔木各器官中,干、根、叶和枝分别占乔木生物量的50%、22%、16%和12%,干所占比例最大;林龄对植被生物量影响显著,生物量随林龄的增长而增加;2)生物量平均含碳率在0.400.53范围内,各组分、乔木各器官含碳率均不同,且林龄对含碳率影响显著;3)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05.72 t·hm-2,碳储量为131.35 Tg,其中土壤层、乔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储量分别为86.67、43.09、1.03、0.56 Tg,土壤层和乔木层碳储量分别占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6%和33%,构成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碳储存库;不同龄级的碳储量表现为成熟林最大,过熟林次之,两者合计占生态系统总碳储量的61%;4)阿尔泰山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整体呈南高北低分布,是由西北—东南不同的环境因子影响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1553 / 1563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新疆综合考察队, 1978
[12]  
China’s forest biomass carbon sink based on seven inventories from 1973 to 2008[J] . Chunhua Zhang,Weimin Ju,Jing M. Chen,Mei Zan,Dengqiu Li,Yanlian Zhou,Xiqun Wang.Climatic Change . 2013 (3)
[13]  
Climate change 2001: The scientific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J] . David J.Griggs,MariaNoguer.Weather . 2006 (8)
[14]  
Forest productivity of the Altay and Tianshan Mountains in the dryland, northwestern China[J] . Jian Ni.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4 (1)
[15]  
Estimating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on from forest inventory data: a case study of China’s Larix forests[J] . Guangsheng Zhou,Yuhui Wang,Yanling Jiang,Zhengyu Yang.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 2002 (1)
[16]  
新疆山地森林土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 1995
[17]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贮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J].
赵敏 ;
周广胜 .
地理科学, 2004, (01) :50-54
[18]   中国森林植被碳库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J].
方精云 ;
陈安平 .
植物学报, 2001, (09) :967-973
[19]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的植物碳储量和碳密度研究 [J].
王效科 ;
冯宗炜 ;
欧阳志云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1) :13-16
[20]   中国森林碳动态及其对全球碳平衡的贡献 [J].
刘国华 ;
傅伯杰 ;
方精云 .
生态学报, 2000, (05) :73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