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四川盆地西南部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成藏模式初探
被引:39
作者:
杨毅
[1
]
张本健
[1
]
蒋德生
[1
]
裴森奇
[1
]
周子琰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西北气矿
[2]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采气工程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二叠世;
峨眉山玄武岩;
储集层;
烃源;
成藏模式;
碳同位素;
构造油气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采用将周公山重点气藏解剖与区域地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盆地西南部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的特殊性、成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分析认为:玄武岩在川、滇、黔广泛分布,研究区内其厚度为40~500m;玄武岩的多期溢流,造就其纵向上的多旋回性和各旋回顶部的溶蚀孔洞发育,发育的裂缝勾通孔洞构成了良好的渗流网络体系;气组分、同位素分析和亲缘对比研究结果认为,玄武岩天然气组成与震旦系和上三叠统气迥然有别,下二叠统是主烃源层,上二叠统相变为煤系地层区可能也有所贡献,燕山中晚期为生、排烃高峰期,也是玄武岩古油气藏的形成期,强烈的喜山运动使全区构造定型、油气重新调整并趋多样化。周公山—毡帽山区块应以寻找构造气藏为主,该区以东应着力于岩性气藏和构造—岩性复合型油气藏的勘探、研究工作。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49+139
+139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