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型面轮轨滚动接触蠕滑率/力的比较

被引:13
作者
温泽峰
金学松
机构
[1]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2] 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3] 四川 成都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轮对; 轨道; 滚动接触; 蠕滑率; 蠕滑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U213.212 [];
学科分类号
0814 ; 082301 ;
摘要
本文从数值方面详细分析了两种型面轮对和轨道在滚动接触过程的接触几何、蠕滑率和蠕滑力。在利用Kalker三维弹性体非赫兹滚动接触理论进行轮轨蠕滑力分析时,首先利用有限元方法确定了因轮轨的弹性变形而引起轮轨接触点处的弹性位移差。并利用弹性位移差修正Kalker理论中由Boussinesq和Cerruti公式确定的力和位移的影响系数,使本文的数值过程能考虑到轮轨结构变形对轮轨接触斑的影响。通过计算分析可知,在轮对运动状态相同的情况下,磨耗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力学行为与锥型轮对和轨道之间的力学行为相比,存在较大差异。数值结果有助于进一步分析轮轨之间的磨耗、滚动接触疲劳和轮轨使用寿命,为采取相应措施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发现目前我国铁路所采用的1/40轨底坡与目前正在全面推广使用的磨耗型轮对不是处于最佳匹配状态,有待进一步改进。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9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轮轨接触应力数值计算分析 [J].
刘启跃 .
铁道学报 , 1998, (02) :46-50
[2]   Analyses of Crepages and Their Sensitivities for a Single Wheelset Moving on a Tangent Track [J].
Jin Xuesong Zhang Weihua National Traction Power Laboratory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China .
Journal of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1996, (02) :29-37
[3]   车轮轮缘接触应力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J].
俞展猷 .
中国铁道科学, 1996, (01) :68-78
[4]   轮轨接触应力的研究 [J].
俞展猷 .
铁道学报, 1988, (04) :1-15
[5]   杠杆式迫导向转向架曲线通过性能的初步分析 [J].
严隽耄 ;
沈志云 ;
王开文 .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1986, (01) :56-64
[6]   轮轨接触应力的计算与分析 [J].
雷腾 .
中国铁道科学, 1985, (01) :53-66
[7]  
轮轨蠕滑理论及其试验研究[M].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金学松著, 2006
[8]  
车辆系统动力学[M]. 中国铁道出版社 , 王福天主编, 1994
[9]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 Bodies in rolling contact .2 Kalker,J. J. The Netherlands,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 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