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理和临床研究

被引:13
作者
尹培达
陈永雄
王丹
陈伟英
刘亚光
娄探奇
杨岫岩
石成钢
机构
[1] 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
关键词
红斑狼疮,系统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93.24,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全身性多器官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未明。本课题从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角度进行研究,发现抗 DNA免疫复合物(抗 DNAICs)与狼疮性肾炎(LN)发病密切相关,能促系膜细胞产生白介素6(IL 6),对疾病的活动性、疗效判断有一定价值。在细胞因子与LN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 2R)、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 6及内皮素(ET)等与SLE的活动性明显相关,而且在国内外首次发现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与SLE活动性及肾损害密切相关。此外,红细胞免疫功能障碍及淋巴细胞凋亡也参与LN的发病。在临床研究方面,本课题除对LN进行研究外,对狼疮脑、血液危象及肺胸膜病变等也作了深入研究,并发现SLE并发溢乳现象,证明与泌乳素(PRL)增高有关;肾活检对LN的诊断、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有重要意义。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CTX IV)是治疗LN及其它内脏损害的有效的成功的疗法。本课题还研究小剂量环孢素A(CsA)治疗LN,取得良好疗效;静脉输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危重SLE是一有效的抢救措施。对SLE的预后因素也作了观察和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6 / 1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30 条
[1]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在狼疮性肾炎中的表达 [J].
陈伟英 ;
尹培达 ;
陈永雄 ;
余学清 ;
梁英杰 ;
关伟明 ;
蓝辉耀 .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1998, (02) :11-13
[2]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T和B淋巴细胞凋亡的观察 [J].
石成钢 ;
尹培达 ;
刘亚光 ;
孔庆瑜 .
上海免疫学杂志, 1998, (02) :101-103
[3]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的研究 [J].
石成钢 ;
尹培达 ;
刘亚光 ;
董秀清 .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98, (01) :6-8
[4]   狼疮性肾炎免疫干预治疗的近况 [J].
尹培达 .
新医学, 1997, (12) :40-41
[5]   核素心室造影对SLE患者心室功能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刘亚光 ;
尹培达 ;
石成钢 ;
饶国辉 ;
何文 .
风湿病学杂志, 1997, (03) :27-30
[6]   狼疮性肾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近况 [J].
尹培达 .
风湿病学杂志, 1997, (02) :1-3
[7]   狼疮性肾炎与细胞凋亡 [J].
石成钢 ;
刘亚光 .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1997, (04) :139-140+152
[8]   联合免疫干预对狼疮性肾炎尿毒症治疗的临床观察 [J].
刘亚光 ;
尹培达 ;
廖纯兴 ;
石成钢 .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997, (01) :53-54
[9]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胸膜损害 [J].
杨岫岩 ;
容中生 .
新医学, 1997, (02) :49-50+52
[10]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血液系统危象 [J].
梁柳琴,易法珍,杨岫岩,洪文德,刘亚光,尹培达 .
新医学, 1996, (S1)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