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流体与金矿化:流体包裹体的证据

被引:72
作者
卢焕章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CO2流体包裹体; 金矿床; 相分离; CO2缓冲剂;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8.04.004
中图分类号
P618.51 [金];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世界的各种类型的金矿包括石英脉型、网脉型以及蚀变岩型金矿床中均见到H2O-CO2和富含CO2的包裹体。在金矿的围岩蚀变中见到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和硅化,说明Au的成矿流体中有CO2和硫等这些组分。金矿床中的CO2流体包裹体有以下特点:⑴在金矿床中常见四类包裹体即水溶液包裹体、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含NaCl子矿物包裹体,但以前三者为主,这四类包裹体可以在一起分布,常见水溶液包裹体和CO2包裹体分别分开分布,常单独成行分布,显示出成矿流体的相分离。⑵CO2包裹体与自然金的关系,可以见到自然金与富CO2包裹体分布在同一行上,或者CO2流体与自然金产在一起,或者自然金分布于CO2包裹体中,说明Au是与CO2同时搬运和沉淀的。⑶对金矿中的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表明,除Au、H2O和CO2是流体的主要成分外,还有少量的CH4、H2S和N2等。⑷对H2S和H2CO3的相图研究表明,Au的络合物可能是AuHS或AuH2S,这种Au的络合物只有在CO2作为缓冲剂的热液中其溶解度最大,这样的热液就是Au的成矿流体。这种流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围岩发生交代作用形成蚀变,并且流体发生了相分离,分出相对富含H2O的流体和相对富含CO2的流体,Au在这种相分离的过程中与CO2一起沉淀下来,形成金矿。
引用
收藏
页码:321 / 32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山东玲珑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 [J].
卢焕章 ;
J.Guha ;
方根保 .
地球化学, 1999, (05) :421-437
[2]   豫西上宫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过程中的流体-岩石反应 [J].
范宏瑞 ;
谢奕汉 ;
王英兰 .
岩石学报, 1998, (04) :124-136
[3]   关于CO2若干问题的讨论 [J].
涂光炽 .
地学前缘, 1996, (03) :54-63
[4]   从包裹体研究探索太古代一些金矿的成矿机理 [J].
卢焕章 .
矿物学报, 1991, (04) :289-297
[5]  
流体包裹体[M]. 科学出版社 , 卢焕章等著, 2004
[6]  
成矿流体[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卢焕章著, 1997
[7]  
Formation of the Campbell-Red Lake gold deposit by H 2 O-poor, CO 2 -dominated fluids[J] . Mineralium Deposita . 2006 (6)
[8]  
Fluid inclusion, stable isotope and Ar-Ar evidence for the age and origin of gold-bearing quartz veins at Mont Chemin, Switzerland[J] . D. Marshall,N. Meisser,R. P. Taylor.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98 (3)
[9]  
Gold mineralisation at the Lady Bountiful Mine, Western Australia: An example of a granitoid-hosted Archaean lode gold deposit[J] . K. F. Cassidy,J. M. Bennett.Mineralium Deposita . 199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