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的构建及新进展

被引:17
作者
黄耀祥
机构
[1]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州
关键词
生态育种; 株型; 根深早长; 超高产(特)优质;
D O I
10.16768/j.issn.1004-874x.1999.05.001
中图分类号
S511.035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农业生产的命脉。鉴于作物的表现型是它的基因型与外界生态条件互作的生动体现,而水稻的高产稳产性能,又决定于其优良种质遗传潜力及其对外界生态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在总结以茎秆粗壮、耐肥抗倒高产为主要目标的“水稻杂交育种”经验的基础上,50年代就本着生态育种战略决策,确立以矮秆为主体的综合性育种目标,开创“创造矮秆类型的水稻新品种选育”(“矮化育种”) 工程。并应社会主义农业不断发展需要,又相继开创了“丛化育种”工程、“半矮秆‘早长’超高产育种”工程。90 年代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新形势,又着力开展“半矮秆‘根深早长’、超高产( 特) 优质育种”工程,具体体现为相继发展的四个“株型育种”阶段,在新的基础上解决了水稻生态育种向前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建成了水稻生态育种科学体系。充实和提高了育种的理论及技术水平,育成了不少著名品种,创造了巨大社会效益,对粮食产量不断登上新台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为出色完成21 世纪粮食增产的艰巨任务作出应有的贡献。现正着意加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人才群体力度,并积极发挥综合技术育种、生物技术育种和杂交稻三者互补的综合优势
引用
收藏
页码:2 / 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超高产、特优质株型模式的构想和育种实践 [J].
黄耀祥,林青山 .
广东农业科学, 1994, (04) :1-6
[2]   选育优质超高产水稻新品种优化作物结构和食物结构 [J].
黄耀祥 .
广东农业科学, 1992, (04) :1-3
[3]   粮食产量上新台阶与水稻超高产育种 [J].
黄耀祥 .
贵州农业科学, 1990, (06) :1-6
[4]   水稻不同类型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及其群体内透光率差异的研究 [J].
黄耀祥 ;
张旭 ;
林道宣 ;
张俊英 ;
何子儒 ;
黄林可 ;
万霞 ;
何海帆 ;
曾国强 .
广东农业科学, 1986, (04) :6-8
[5]   水稻丛化育种 [J].
黄耀祥 ;
陈顺佳 ;
陈金灿 ;
林建良 ;
张俊英 ;
刘丽娴 ;
罗林 ;
连兆铨 .
广东农业科学, 1983, (01) :1-6
[6]   水稻杂交育种“组群筛选法”之研究 [J].
黄耀祥 .
广东农业科学, 1980, (01) :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