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中上游不同下垫面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和地表粗糙度对比分析

被引:9
作者
孙俊 [1 ,2 ]
胡泽勇 [1 ]
陈学龙 [3 ]
张敏 [2 ]
何慧根 [4 ]
张渝杰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2] 四川省遂宁市气象局
[3]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4] 重庆市气象局
关键词
廓线—通量法; 动量总体输送系数; 地表粗糙度; 稳定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廓线法计算了黑河中上游地区盈科农田站、冰沟稀疏草地站、阿柔牧场站和大冬树山垭口积雪观测站的总体输送系数和地表粗糙度。结果表明,地表粗糙度与植被覆盖度和高度以及下垫面的性质有关,夏季地表粗糙度大小是农田站最大,其次是牧场站和稀疏草地站,高寒草甸站最小。下垫面状况还影响动量总体输送系数对稳定度的依赖程度,地表粗糙度大的地区强于地表粗糙度小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920 / 926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1]  
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地气相互作用研究[D]. 涂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7
[12]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观测分析与动力学研究[M]. 气象出版社 , 周明煜等著, 2000
[13]  
A Simple Instrument for the Field Measurement of Turbulent Diffusion Flux[J] . 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y (1962-1982) . 1969 (4)
[14]   青藏高原近地层通量特征的合成分析 [J].
李国平 ;
段廷扬 ;
巩远发 ;
卢会国 .
气象学报, 2002, (04) :453-460
[15]   青藏高原总体输送系数的特征 [J].
李国平 ;
赵邦杰 ;
卢敬华 .
气象学报, 2002, (01) :60-67
[16]   长江三角洲常熟地区近地层湍流特征的研究 [J].
余锦华 ;
刘晶淼 ;
任健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1, (04) :536-544
[17]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特征初步分析 [J].
刘红燕 ;
苗曼倩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348-357
[18]   不同下垫面的粗糙度和中性曳力系数研究 [J].
高志球 ;
王介民 ;
马耀明 ;
孙安平 ;
苏中波 .
高原气象, 2000, (01) :17-24
[19]   太湖湖滨湍流通量和输送系数的计算分析 [J].
吴祖常 ;
李子华 ;
赵鸣 ;
苗曼倩 .
科技通报, 1999, (02) :15-19
[20]   青藏高原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量分析 [J].
苗曼倩 ;
曹鸿 ;
季劲钧 .
高原气象 , 1998, (04) :2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