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3 条
秸秆焚烧对中国东部气溶胶时空格局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杨元建
[1
,2
,3
]
傅云飞
[1
,2
,3
]
吴必文
[3
]
石春娥
[3
]
邓学良
[3
]
张浩
[3
]
张颖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成分与光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大气探测与水循环实验室
[3] 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大气科学与卫星遥感重点实验室
来源: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气溶胶;
MODIS;
中国东部;
秸秆焚烧;
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13 [粒状污染物];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利用2001~2009年期间的MODIS遥感数据,结合地面能见度资料和近地面风场资料,通过个例和统计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6月份气溶胶时空格局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MODIS监测的火点主要分布在32°N~35°N东西向带状区域内,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高值区和监测到的火点高发区有着较好的空间对应关系。6月受到秸秆焚烧的影响,整个东部地区的AOD达到全年最高。此外,地形和人类活动共同决定了东部地区气溶胶的分布格局。2)安徽地区的能见度、霾日数以及AOD的逐月变化关系表明,6月份夏收季节大量焚烧秸秆,造成空气中颗粒物浓度升高,配合相应的气象条件使得整个东部地区的AOD均有所上升。这进一步加重了东部地区的空气污染,形成了严重灰霾天气,从而导致能见度下降。3)我国东部地区6月份AOD的时空变化(特别是年际变化)与近地面风场时空变化密切相关:风速大值区,污染物容易扩散,AOD相对较低;风速小值区,即气流停滞区,水平扩散条件不好,污染物浓度容易升高,AOD相对较高。
引用
收藏
页码:241 / 252
页数:1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