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花绒寄甲卵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

被引:66
作者
李孟楼 [1 ]
李有忠 [2 ]
雷琼 [3 ]
杨忠岐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
[2] 陕西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
[3]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4]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花绒寄甲卵; 光肩星天牛; 释放; 控制效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63.306.4 [生物防治];
学科分类号
090402 ;
摘要
采用木块法饲养花绒寄甲成虫,然后将其所产的卵块保存在5℃恒温条件下,以确定低温保存后花绒寄甲卵的生活力、初孵幼虫的行为学和对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并比较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与树干打孔注药(氧化乐果)防治光肩星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低温保存49天与花绒寄甲新产卵的孵化率没有差异,花绒寄甲1龄幼虫在室内可存活1~8天、平均2.26天,爬行速度为6.5~100cm.h-1,平均25.23cm.h-1,室内及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其初孵幼虫均能找到光肩星天牛幼虫并进行寄生;如果温度和湿度适宜,按照每头光肩星天牛幼虫释放15~25粒花绒寄甲卵时其寄生率可达90%;树干打孔注药与林间释放花绒寄甲卵后光肩星天牛幼虫的虫口减退率均在85%以上,两者的控制效果基本无差别。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花绒坚甲对光肩星天牛的寄生效果研究 [J].
李孟楼 ;
王培新 ;
马峰 ;
杨忠岐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6) :152-156+162
[2]   花绒坚甲的分布型及其在天牛虫道内的生态位研究 [J].
李孟楼 ;
李有忠 ;
薛思林 ;
杨忠歧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7, (02) :97-100
[3]   花绒坚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J].
雷琼 ;
李孟楼 ;
杨忠歧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2) :62-66
[4]   花绒穴甲幼虫、蛹的饲养试验 [J].
孔晓凤 ;
赵军 .
宁夏农学院学报, 2002, (03) :80-82
[5]   花绒穴甲室内发育研究 [J].
王卫东 ;
小仓信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3-47
[6]   花绒穴甲幼虫人工饲料的开发研究 [J].
王卫东 ;
赵军 ;
小仓信夫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1999, (04) :48-51
[7]   花绒穴甲的分类地位及应用前景 [J].
王希蒙 ;
任国栋 ;
马峰 .
西北农业学报, 1996, (02) :76-79
[8]   黄斑星天牛综合防治技术 [J].
周嘉熹 ;
杨雪彦 ;
邵崇斌 .
西北林学院学报, 1992, (03) :20-25
[9]   花绒坚甲幼虫形态简介 [J].
周亚君 .
昆虫知识, 1989, (05) :300-300
[10]   花绒坚甲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J].
秦锡祥 ;
高瑞桐 .
昆虫知识, 1988, (02) :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