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富集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结构分类

被引:86
作者
陈尚斌 [1 ,2 ]
夏筱红 [1 ,2 ]
秦勇 [1 ,2 ]
付常青 [1 ]
胡琳 [1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页岩气储层; 孔隙结构分类; 龙马溪组; 压汞实验;
D O I
10.13225/j.cnki.jccs.2013.05.007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运用压汞法测定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孔隙特征,结合有机碳含量(TOC)、矿物成分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孔隙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孔隙进行分类。结果表明,孔隙度平均为4.71%,发育程度中等;储集空间由超大孔、大孔、中孔、小孔和微孔组成;中孔、小孔和微孔为主要孔径,6120 nm的孔隙占有重要比例;TOC和脆性矿物对孔隙形成有积极意义,且TOC影响最显著;黏土矿物相反,且其影响程度远小于TOC和脆性矿物含量。基于退汞曲线-TOC成因,将龙马溪组孔隙结构划分为3种类型:Ⅰ型(退汞曲线上凸型,高TOC),Ⅱ型(退汞曲线先凸后凹型,低TOC)和Ⅲ型(退汞曲线凹型,中TOC),其中具有Ⅰ型孔隙结构的页岩气储层为最有利储层。
引用
收藏
页码:760 / 76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 [1] 鄂西建始中二叠世孤峰组孔隙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意义[J]. 吴勘,马强分,冯庆来.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S2)
  • [2] 渝页1井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龙鹏宇
    张金川
    姜文利
    聂海宽
    唐玄
    韩双彪
    邢雅文
    [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43 (10) : 3954 - 3963
  • [3] 页岩孔隙结构扫描电镜分析方法研究
    焦淑静
    韩辉
    翁庆萍
    杨峰
    姜大强
    崔立山
    [J]. 电子显微学报, 2012, 31 (05) : 432 - 436
  • [4] 压汞法和气体吸附法研究富有机质页岩孔隙特征
    田华
    张水昌
    柳少波
    张洪
    [J]. 石油学报, 2012, 33 (03) : 419 - 427
  • [5]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纳米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成藏意义
    陈尚斌
    朱炎铭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J]. 煤炭学报, 2012, 37 (03) : 438 - 444
  • [6] Influence of magma intrusion on gas outburst in a low rank coal mine[J]. Chen Shangbin a,b,,Zhu Yanming a,b,Li Wu a,Wang Hui c a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arth Science,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 Technology,Xuzhou 221116,China b Coalbed Methane Resources and Reservoir Formation Process Key Laboratory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Xuzhou 221008,China c Shunhe Coal Mine of YMGC,Yongcheng 065007,Chin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02)
  • [7] 四川盆地南缘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储层矿物成分特征及意义
    陈尚斌
    朱炎铭
    王红岩
    刘洪林
    魏伟
    方俊华
    [J]. 石油学报, 2011, 32 (05) : 775 - 782
  • [8] 页岩气储层类型和特征研究——以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下古生界为例
    聂海宽
    张金川
    [J]. 石油实验地质, 2011, (03) : 219 - 225+232
  • [9] 中国油气储层中纳米孔首次发现及其科学价值
    邹才能
    朱如凯
    白斌
    杨智
    吴松涛
    苏玲
    董大忠
    李新景
    [J]. 岩石学报, 2011, 27 (06) : 1857 - 1864
  • [10] 氮气吸附法和压汞法在测试泥页岩孔径分布中的对比
    谢晓永
    唐洪明
    王春华
    白蓉
    王自力
    [J]. 天然气工业, 2006, (12) : 100 - 10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