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光敏雄性不育基因的遗传分析及RAPD标记

被引:9
作者
马翎健
何蓓如
宋喜悦
胡银岗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西杨凌,陕西杨凌,陕西杨凌,陕西杨凌
关键词
小麦; 光敏基因; 遗传; RAPD; 分子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 [麦];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通过对小麦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恢复系 1376杂交所得的F2 分离群体育性的分析研究表明 ,F2 分离群体共5 82株的平均结实率为 4 2 16 % ,变异范围为 0~ 86 6 7% ,由于受异源胞质的影响 ,F2 群体中可育株平均自交结实率低于恢复系 1376的平均结实率。经卡方测验表明 ,F2 群体的育性分离符合一对基因的分离比例 ,所以 ,A31光敏育性可能由一对基因控制。以光敏雄性不育系A31与其恢复系 1376杂交所得的F2 分离群体为材料 ,按F2 单株的育性分群 ,建立可育DNA池和不育DNA池 ,分别以其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 ,用 10 base随机引物进行多态性引物筛选。从 14 7供试引物中筛选出 2个引物在不育群体和可育群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经过进一步对F2 分离群体的单株检测 ,其中的一个引物 (S110 6 )扩增出了得到重复验证和可靠的多态性扩增产物 ,它是与小麦A31光敏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的 ,可作为A31光敏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
引用
收藏
页码:912 / 91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的RAPD标记(英文) [J].
王心宇 ;
亓增军 ;
马正强 ;
陈佩度 ;
刘大钧 .
遗传学报, 2000, (12) :1072-1079
[2]   应用原位杂交及RAPD技术标记抗黄矮病小麦一中间偃麦草染色体异附加系 [J].
徐琼芳 ;
马有志 ;
辛志勇 ;
陈孝 ;
林志珊 .
遗传学报, 1999, (01) :49-53
[3]   光周期敏感细胞质雄性不育小麦的研究 [J].
徐乃瑜 ;
严家骐 .
武汉植物学研究, 1998, (02) :97-105
[4]   用RAPD方法分析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 [J].
王京兆,王斌,徐琼芳,杨代常,朱英国 .
遗传学报, 1995, (01) :53-58+84
[5]   D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成及其特性的研究 [J].
吴郁文 ;
张翠兰 ;
刘春光 ;
任树新 ;
张炎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4, (17) :1618-1621
[6]  
Conversion of a RAPD-generated PCR product, containing a novel dispersed repetitive element, into a fast and robust assay for the presence of rye chromatin in wheat[J] . H. A. Francis,A. R. Leitch,R. M. D. Koebner.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5 (5)
[7]  
Photoperiod-sensitiv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 in wheat with Aegilops crassa cytoplasm[J] . Koji Murai,Koichiro Tsunewaki.Euphytica . 199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