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在”的语体差异——兼谈具时空、泛时空与超时空的语体属性

被引:21
作者
王永娜 [1 ]
冯胜利 [2 ,3 ]
机构
[1] 烟台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2]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3]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关键词
“当”; “在”; 时空度; 语体语法; 句法结构;
D O I
10.13724/j.cnki.ctiw.2015.03.002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从"时空度"的角度对比分析了"当"与"在"的语体差异,指出:"在"为具时空,"当现实"为泛时空,"当虚构"为超时空;"当/在"二者"时空度"的差异源自它们时空性质的不同,"在"表达的是绝对时空,"当"是引入非在场时空的另一时空;"在"和"当"时空特征的不同导致了其语体属类的不同:"在"属于口语非正式体,"当现实"属于书面正式体,"当虚构"则倾向于文艺体;最后,无论是时空度还是语体功能均基于特定的句法位置之上。
引用
收藏
页码:310 / 324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1]   汉语诗歌研究中的新工具与新方法 [J].
冯胜利 .
文学遗产, 2013, (02) :144-154
[2]  
语体语法:“形式-功能对应律”的语言探索[J]. 冯胜利.当代修辞学. 2012(06)
[3]   书面语体“和”字动词性并列结构的构成机制 [J].
王永娜 .
世界汉语教学, 2012, (02) :188-197
[4]   时间副词“在”的定位功能 [J].
付义琴 .
汉语学报, 2012, (01) :29-35+95
[5]   言域的句法分析——以粤语“先”为例 [J].
邓思颖 .
语言科学, 2012, 11 (01) :9-14
[6]   问原因的“怎么” [J].
邓思颖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11, (02) :43-47
[7]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 [J].
冯胜利 .
中国语文, 2010, (05) :400-412+479
[8]   从“在(当)……的时候”谈起 [J].
曾晓鹰 .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8, (07) :68-70
[9]   试论“在”字方所短语的句法分布 [J].
王灿龙 .
世界汉语教学, 2008, (01) :35-48
[10]   语体差异和语法规律 [J].
张伯江 .
修辞学习, 2007, (02)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