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分析:基于产权的视角

被引:13
作者
张超 [1 ,2 ]
罗必良 [2 ]
机构
[1] 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2] 华南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制度与发展研究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中国农村; 扶贫开发; 减贫; 产权;
D O I
10.13653/j.cnki.jqte.2018.03.001
中图分类号
F323.8 [农业收入与分配];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研究目标:借鉴马克思及西方产权理论主要思想,研究揭示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制度选择及经验。研究方法:基于产权理论对经济事实进行逻辑推演,并采用1978~2012年中国农村统计数据进行检验。研究发现: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主要体现在农村资源(土地和人力)的产权制度改革上,由此形成的资源产权激励效应和正向扩散效应,正是中国农村人口发生大规模减贫的最重要原因及主要经验,并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部分。研究创新:本文基于产权理论的研究为减贫提供一个新的微观制度视角解释。研究价值:总结提炼中国农村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一般性理论经验,对今后减贫事业推进具有借鉴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 / 20
页数:18
相关论文
共 33 条
[1]   中国农村公共转移收入的减贫效果 [J].
李实 ;
詹鹏 ;
杨灿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3 (05) :71-80
[2]   产权保护与摆脱贫困——兼评安格斯·迪顿的贫困理论 [J].
张超 ;
罗必良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02) :12-18
[4]   一个农业人口大国的工业化之路:中国降低农村贫困的经验 [J].
章元 ;
许庆 ;
邬璟璟 .
经济研究, 2012, 47 (11) :76-87
[5]   农业增长对降低农村贫困真的更重要吗?——对世界银行观点的反思 [J].
章元 ;
许庆 .
金融研究, 2011, (06) :109-122
[6]   财政支农投入的农村减贫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考察 [J].
秦建军 ;
武拉平 .
财贸研究, 2011, 22 (03) :19-27+85
[8]   2000~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对贫困减少的作用:一个全国和分区域的实证分析 [J].
李小云 ;
于乐荣 ;
齐顾波 .
中国农村经济, 2010, (04) :4-11
[9]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与贫困的消除:两个三十年之比较 [J].
李正图 ;
李明忠 .
学术月刊, 2009, 41 (08) :68-75
[10]   邓小平请荣毅仁等工商界五老吃火锅 [J].
史志 .
协商论坛, 2009, (01) :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