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蓿对旱地土壤有机碳氮变化的驱动作用

被引:6
作者
杨洋 [1 ]
王百群 [1 ,2 ,3 ]
李玉进 [1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旱地; 苜蓿;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微粒有机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8.3 [土壤肥力与植物]; S541.9 [];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090503 ; 0909 ;
摘要
根据旱地长期定位试验和分离土壤有机质中微粒有机质及矿物结合有机质的方法,研究了长期生长苜蓿对土壤有机碳、全氮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不施肥条件下,苜蓿地土壤有机碳、全氮的含量比裸地土壤中的含量明显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氮库中的微粒有机碳、氮的含量没有显著增加,而增加的有机碳、氮主要分布在矿物结合有机碳、氮组分中。在施用有机肥及氮、磷化肥条件下,苜蓿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含量显著地提高,增加的有机碳、氮几乎平均地分布在微粒有机碳、氮和矿物结合有机碳、氮组分中。由此表明,保持适宜的苜蓿生产力并采用合理的施肥措施,长期生长苜蓿能够有效地驱动土壤固定有机碳和氮素,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8 / 81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黄土高原地区施肥对苜蓿生产力的影响 [J].
郝明德 ;
张春霞 ;
魏孝荣 ;
王旭刚 ;
高长青 .
草地学报, 2004, (03) :195-198
[2]   苜蓿生产力动态及其水分生态环境效应 [J].
李玉山 .
土壤学报, 2002, (03) :404-411
[3]   丘陵地区发展苜蓿生产的前景与效益 [J].
储国良 ;
王全洪 ;
丁剑英 ;
付反生 ;
王敬根 ;
刘亚柏 ;
王海清 ;
邢建新 .
江苏农业科学, 1998, (06) :58-60
[4]   盐碱地人工草地土壤固氮作用强度的研究 [J].
刘东臣,萧冰,王爱军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03) :43-46
[5]   苜蓿改良白浆土效果及农牧结合综合效益的研究 [J].
于忠禾,宫玉芝,赵德林,吴晶,刘峰,贾会彬,石凤善,张春峰 .
土壤肥料, 1995, (03) :9-12
[6]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工草地生产力研究——以长武王东沟试验区苜蓿地为例 [J].
聂庆华 ;
宋桂琴 .
水土保持通报, 1993, (05) :22-27
[7]   从长期定位试验看渭北旱塬冬小麦化肥的合理施用 [J].
党廷辉 ;
彭琳 ;
杨平 ;
戴鸣钧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3, (03) :20-26
[8]   苜蓿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朱汉 ;
王占升 ;
邢新海 .
农村生态环境, 1993, (03) :20-22+63
[9]   陇东紫花苜蓿现状调查及分析 [J].
李琪 ;
曹致中 .
草业科学, 1992, (05) :7-11
[10]   河北省黑龙港地区苜蓿发展与水土生态系统分析 [J].
邢新海 ;
田魁祥 ;
不详 .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2, (04) :218-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