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入渗规律研究

被引:16
作者
刘丽红 [1 ]
蒋勇军 [1 ,2 ]
王翱宇 [1 ]
苟鹏飞 [1 ]
机构
[1]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西南大学岩溶环境与石漠化治理研究所
基金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关键词
张力入渗仪; 岩溶槽谷; 非饱和导水率; 入渗模拟;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10.04.028
中图分类号
S152.7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保持原状土条件下,采用张力入渗仪(盘径d=20cm,负压h0=-5cm)对重庆市青木关典型岩溶槽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别。以旱地土壤渗透性能最好,而荒地较差。旱地非饱和导水率、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小,而林地各项入渗指标却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增加。荒地15—30cm层非饱和导水率、稳定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均较30—45cm层低。土壤容重、孔隙度与土壤入渗性能关系密切,而初始含水量仅与初始入渗率有关,其相关系数为-0.825**。各土地利用类型入渗过程的模拟结果表明,Kostialov水分入渗模型对所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水分拟合度较好,拟合度约为0.765,对该区研究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59 +5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贵州中部喀斯特地区黄壤持水性能的研究 [J].
蒋太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肖厚军 ;
夏锦慧 ;
邓英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6) :25-29
[2]   岩溶山地不同土地利用土壤的水分特性差异 [J].
李阳兵 ;
高明 ;
魏朝富 ;
谢德体 ;
刘国一 .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05) :63-66
[3]   植被恢复演替初期对模拟降雨产流特征的影响 [J].
李鹏 ;
李占斌 ;
郑良勇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1) :54-57+62
[4]   种植苜蓿改良培肥地力的研究初报 [J].
胡发成 .
草业科学, 2005, (08) :47-49
[5]   黄土坡耕地弃耕后土壤入渗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 [J].
陈瑶 ;
张科利 ;
罗利芳 ;
彭文英 .
泥沙研究, 2005, (05) :45-50
[6]   盘式入渗仪法测定喀斯特洼地土壤透水性研究 [J].
刘建伟 ;
陈洪松 ;
张伟 ;
史东梅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22 (06) :202-206
[7]   等高绿篱系统土壤水分入渗特性研究 [J].
程冬兵 ;
张平仓 ;
蔡崇法 .
水土保持学报, 2009, 23 (03) :221-226
[8]   北京密云山区典型林地土壤入渗特性 [J].
席彩云 ;
余新晓 ;
徐娟 ;
张振明 ;
朱建刚 ;
王琛 ;
庞卓 ;
王纳丽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9, (05) :42-47
[9]  
The relation between soil infiltration and effective porosity in different soils. Helalia A M. Agricultural Water Management . 1993
[10]  
Hillslope infiltration: 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slopes. Philip J R. Water Resources .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