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黄海、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沉积物的10Be和9Be记录

被引:7
作者
杨永亮 [1 ]
刘振夏 [2 ]
沈承德 [3 ]
石学法 [2 ]
李铁刚 [4 ]
徐清 [1 ]
潘静 [5 ]
程振波 [2 ]
熊应乾 [2 ]
HMatsuzaki [6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2]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5] 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6] Micro Analysis Laboratory,Tandem Accelerator,The University of Tokyo,Tokyo -,Japa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铍同位素; 沉积物; 晚更新世; 新仙女木事件; 黑潮; 冲绳海槽北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 [海洋沉积];
学科分类号
070704 ; 0709 ;
摘要
文章讨论了南黄海泥质区、东海陆架及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和柱状岩芯中10Be及9Be含量的水平和垂直分布,并与重金属Pb的分布进行了比较。表层沉积物中的10Be,9Be和Pb三者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分布特征。10Be的分布主要受黑潮及其支流黄海暖流所支配;9Be的分布受黄河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南黄海泥质区;Pb则主要分布在长江口和琉球群岛附近,反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冲绳海槽北部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时10Be的沉积通量变化在整体上反映了10Be大气生产率的变化,即地球磁场屏蔽效应的影响。03孔全新世时10Be的沉积通量(1·12×109atoms/cm2ka)基本上等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而在末次冰期时平均为4·06×109atoms/cm2ka,高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3倍以上。在冲绳海槽由于黑潮的缘故,10Be对气候的变化响应要比极地冰芯的10Be变化响应灵敏的多,对气候变化信号起了放大的作用。冰期时冲绳海槽北部10Be的沉积通量远远高于太平洋大洋海区,充分反映了黑潮的传送带作用和边缘海的聚焦沉积作用,并表明末次冰期时在千年尺度上黑潮仍流经冲绳海槽,且强度并未减弱。10Be的通量在新仙女木时降到整个岩芯所跨时期的最低点,甚至低于10Be的现代大气平均生产率,因此推测在新仙女木事件时,黑潮的变动特别大,有可能改向或断流。
引用
收藏
页码:529 / 53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东海泥质区表层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的分布 [J].
张宗雁 ;
郭志刚 ;
张干 ;
李军 ;
池继松 .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06) :724-728
[2]   冲绳海槽DGKS9603孔细粒沉积物元素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J].
熊应乾 ;
刘振夏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2) :61-71
[3]   南黄海EY02-2孔碳酸盐含量特征与沉积物来源 [J].
庄丽华 ;
阎军 ;
常凤鸣 ;
李铁刚 .
海洋科学, 2004, (01) :8-10
[4]   冲绳海槽末次冰期以来黑潮流游移在沉积硅藻中的记录 [J].
蓝东兆 ;
陈承惠 ;
李超 .
古生物学报, 2003, (03) :466-472
[5]   2万年来我国东部海陆环境变化的不同步现象 [J].
吕厚远 ;
刘振夏 ;
刘宝柱 ;
Serge Berné ;
Yoshiki Saito ;
李铁刚 ;
吴乃琴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2, (01) :17-23
[6]   南黄海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来自碳稳定同位素组成的证据 [J].
蔡德陵 ;
石学法 ;
周卫健 ;
刘卫国 ;
张淑芳 ;
曹蕴宁 ;
韩贻兵 .
科学通报 , 2001, (S1) :16-23
[7]   东海陆架泥质区沉积有机质的物源分析 [J].
郭志刚 ;
杨作升 ;
陈致林 ;
毛登 .
地球化学, 2001, (05) :416-424
[8]   冲绳海槽5万年以来的古气候事件 [J].
刘振夏 ;
李培英 ;
李铁刚 ;
黄奇瑜 ;
程振波 ;
韦刚健 ;
刘乐军 ;
李珍 ;
S. Berne ;
Y. Saito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0, (16) :1776-1781
[9]   古黑潮演化研究评述 [J].
向荣 ;
曹奇原 ;
阎军 .
海洋科学, 2000, (07) :34-37
[10]   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新仙女木”事件 [J].
汪品先 ;
卞云华 ;
李保华 ;
黄奇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5) :452-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