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布哈河上游地区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与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比较

被引:6
作者
李忠秋
蒋志刚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关键词
普氏原羚; 藏原羚; 集群类型; 集群规模; 产羔期; 青藏高原; 天峻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58 [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2005年6—7月和9月,运用样线法研究了青海省天峻县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Procapraprzewalskii)和藏原羚(Procaprapicticaudata)的集群行为。该地区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集群类型分为雌性群、雄性群、混合群及母子群。四种集群类型中,雄性群出现的频次均为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41%和50%);其次为雌性群(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34%和30%);再次为母子群和混合群。比较集群规模发现,除藏原羚母子群显著大于普氏原羚(P=0.015)外,两个种其余集群类型规模差异不显著。集群规模出现频次单只出现的频次最高(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21.9%和18.7%);2—8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为62.6%和67.6%;大于9只,普氏原羚和藏原羚分别仅占15.5%和13.7%。另外,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平均集群规模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14;藏原羚,P=0.008);在雄性群、混合群规模均较产羔前略有增大的情况下,雌性群的规模却显著减小(普氏原羚,P<0.001;藏原羚,P=0.002),成为普氏原羚和藏原羚产羔后集群规模变小的主要原因。布哈河上游同域分布的普氏原羚和藏原羚草青期的集群类型、集群规模相差不大。
引用
收藏
页码:396 / 40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中国普氏原羚.[M].蒋志刚等著;.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2]  
西藏珍稀野生动物与保护.[M].尹秉高;刘务林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
[3]  
动物生态学原理.[M].孙儒泳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可可西里地区藏羚的社群特征 [J].
连新明 ;
苏建平 ;
张同作 ;
曹伊凡 .
生态学报, 2005, (06) :1341-1346
[5]   普氏原羚的求偶交配行为 [J].
游章强 ;
蒋志刚 .
动物学报, 2005, (02) :187-194
[6]   四川省石渠县藏原羚秋季取食行为特征 [J].
鲁庆彬 ;
王小明 ;
王正寰 .
动物学研究, 2004, (06) :469-476
[7]   四川石渠县藏原羚种群观察 [J].
鲁庆彬 ;
王小明 .
野生动物, 2004, (06) :19-20
[8]   藏原羚集群行为的初步研究 [J].
连新明 ;
苏建平 ;
张同作 ;
曹伊凡 .
生物多样性, 2004, (05) :488-493
[9]   藏原羚产仔期社群结构与昼间行为规律 [J].
鲁庆彬 ;
王小明 .
兽类学报, 2004, (03) :193-199
[10]   普氏原羚的采食对策 [J].
刘丙万 ;
蒋志刚 .
动物学报, 2002, (03) :309-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