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 条
长江三角洲地区GPS大气可降水量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10
作者:
杨引明
[1
]
朱雪松
[1
]
刘敏
[1
]
丁金才
[1
]
沈愈
[2
]
机构:
[1] 上海市卫星遥感与测量应用中心
[2] 上海市气候中心
来源: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全球定位系统(GPS);
大气可降水量;
梅雨期;
强降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6 [降水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近7年来(2002—2008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基GPS网观测的大气可降水量资料,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气候特征,重点对梅雨期的大气可降水量特征及其与强降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PWV分布总体呈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夏半年平均PWV高于冬半年20 mm左右,且长江三角洲地区南北向水汽梯度大于东西向,说明偏南气流对该地区的水汽输送作用较明显;PWV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特征,大气可降水量最大值均出现夏季的8月份,最小值出现冬季的1月份,且春、秋季节内各月间的PWV变化幅度较大,而夏、冬季内各月间的PWV变化较稳定;其次,长江三角洲地区PWV没有显著周期性年际变化和日变化特征。此外,PWV与梅雨期强降水量之间有明显关联,当梅雨期PWV值迅速由低值上升到60 mm以上时,或在强降水之后,PWV值并没有明显回落,仍然维持在高值时,极容易产生强降水,这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强降水量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信号。
引用
收藏
页码:150 / 157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