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及其空间格局——以黑龙江省为例

被引:6
作者
刘畅 [1 ]
侯修泽 [2 ]
机构
[1]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2] 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新型城镇化; 耦合协调发展度; 空间格局; 黑龙江省;
D O I
10.15889/j.issn.1002-1302.2017.16.071
中图分类号
F299.27 [地方城市经济];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4 ; 020202 ;
摘要
以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为实证案例,构建其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变异系数的客观赋权法测算各项指标层的权重与各城市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并结合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探讨各城市二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域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略滞后于农业现代化,不同地级市的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与层次性,多数地级市与哈尔滨市差距悬殊,导致黑龙江省处于不均衡态势。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明显高于东北部,高值区集中在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城市密集区,其优势潜力明显强于东部煤电化基地等范围区。黑龙江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处于高级别拮抗耦合,耦合高值区分布在除哈尔滨市与大庆市"双高"范围区域外,还分布在鹤岗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等"双低"区域,出现"虚假"高值耦合现象。黑龙江省整体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协调发展度的空间格局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格局呈一定相似性,高值区同样分布于西南松嫩平原区域,而三江平原地域的协调发展度相对较低。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四川省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测评与分析 [J].
赵颖文 ;
吕火明 ;
刘宗敏 .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43 (05) :83-91
[2]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耦合特征:解析西部地区 [J].
马德君 ;
谢辛 .
改革, 2016, (05) :57-66
[3]   柴达木盆地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协调度分析 [J].
丁生喜 ;
王晓鹏 .
江苏农业科学, 2016, 44 (03) :503-506
[4]   湖南省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路径的思考 [J].
潘建明 ;
陈国生 ;
杨凤鸣 ;
祁惠 .
农业经济, 2016, (02) :10-12
[5]   新常态视阈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J].
程黎君 .
商业经济研究, 2015, (26) :35-37
[6]   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研究——以武陵山地区设施农业为例 [J].
戴志颖 .
人民论坛, 2015, (26) :83-85
[7]   传统农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评价 [J].
邱书钦 .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54 (10) :2542-2546
[8]   民族地区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 [J].
张勇民 ;
梁世夫 ;
郭超然 .
农业经济问题, 2014, 35 (10) :87-94+111
[9]   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J].
马雪松 ;
邓虹 ;
张晓霞 ;
杨舸 .
农业考古, 2013, (06) :316-320
[10]   贵州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状况分析 [J].
张宁 .
贵州农业科学, 2013, 41 (11) :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