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变

被引:6
作者
王颖 [1 ]
刘少丽 [1 ]
陆玉麒 [2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遥感学院
[2]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关键词
江苏; 城镇体系; 空间结构; 历史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928.5 [城市、村落];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探求城镇体系空间分布规律,本文以历史为主线,从城镇密度、中心城市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变化入手,探讨江苏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历史演化过程,得出以下结论:(1)江苏三大区域在城镇密度和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发展上呈现较大的差异;(2)苏北地区由四边形网格状结构转变为沿河道T形结构,苏中地区和苏南地区分别由线状结构演变为四边形网格状结构和六边形中心地结构;(3)中心城市在历史时期发生了由北向南的转移.同时也指出导致该地区空间结构及其演变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区域经济条件、水文条件和交通条件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明清时期太湖流域的中心地结构 [J].
陆玉麒 ;
董平 .
地理学报, 2005, (04) :587-596
[2]   河南省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多分形特征及其与水系分布的关系探讨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科学, 2003, (06) :713-720
[3]   论唐宋时期圩田的三种形态——以太湖流域的圩田为中心 [J].
何勇强 .
浙江学刊, 2003, (02) :104-111
[4]   基于雷达卫星图像的黄淮海平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J].
王心源 ;
范湘涛 ;
邵芸 ;
郭华东 ;
王长林 ;
刘浩 .
地理科学, 2001, (01) :57-63
[5]   自然地理因素对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影响的样式分析 [J].
王心源 ;
范湘涛 ;
郭华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1) :67-72
[6]   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J].
刘继生 ;
陈彦光 .
地理研究, 1999, (02) :60-67
[7]   论太湖地区塘浦圩田的成因与变迁 [J].
黄锡之 .
铁道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5, (01) :37-42
[8]  
明清江南城镇[D]. 陆希刚.同济大学 2006
[9]  
江苏城市历史地理[M].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南京师范学院地理系江苏地理研究室 编,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