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促进法》中平等就业权司法救济条款的缺陷与完善

被引:10
作者
李静
机构
[1] 天津商业大学法学院 天津
关键词
《就业促进法》; 平等就业权; 司法救济; 诉权;
D O I
10.19559/j.cnki.12-1387.2008.02.017
中图分类号
D922.5 [劳动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狭义的平等就业权是指公民不受歧视地获得劳动机会的权利。平等就业权从本质上说属于私权利,因而应该具有权利救济程序。《就业促进法》实现了平等就业权由虚置的宪法权利向具体权利的转变。但《劳动法》以及现行行政诉讼和民事诉讼制度与该原则不匹配,形成对该救济权的限制。因此应该通过扩大劳动法和行政诉讼法的适用范围,同时改革我国传统诉权理论,确立利益主义诉权原则,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以实现对平等就业权的司法救济。
引用
收藏
页码:71 / 7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对诉权保护和规制的思考 [J].
朱玉玲 .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7, (07) :35-40
[2]   《就业促进法》立法的理性思考 [J].
章群 .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 :138-141
[3]   “促进就业平等建设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综述 [J].
秦奥蕾 ;
程伟 .
妇女研究论丛, 2007, (03) :69-71
[4]   诉权保障与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J].
齐树洁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6, (12) :67-73
[6]   从诉权之保障反思我国民事起诉受理制度 [J].
赵敏 ;
高全生 .
天中学刊, 2006, (04) :53-56
[7]   平等就业权初论 [J].
张卫东 .
政治与法律, 2006, (02) :18-25
[8]   起诉条件与实体判决要件 [J].
张卫平 .
法学研究, 2004, (06) :58-68
[9]   就业歧视的法学思考 [J].
王怀章 .
重庆社会科学, 2003, (01) :49-51
[10]  
民事诉讼原理[M]. 法律出版社 , 杨荣馨主编,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