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陵矿集区硅质岩成因及意义

被引:18
作者
曾普胜
杨竹森
蒙义峰
裴荣富
侯增谦
徐文艺
王训诚
田世洪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安徽省地勘局地质队,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安徽铜陵,北京
关键词
热水沉积型矿床; 硅质岩; 二叠系; 铜陵;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4.02.006
中图分类号
P314 [地热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铜陵地区二叠系栖霞组到大隆组(P1q—P2d)各层位中硅质岩分布广泛。通过野外地质填图过程中的详细观察和硅质岩常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硅质岩是热水活动间歇式、多次活动的结果。硅质岩构成铜陵地区二叠系主要的矿(源)层或矿胚层(Protore)之一。硅质岩具有低 Fe2O3/FeO、SiO2/Al2O3、SiO2/(K2O+Na2O)、SiO2/MgO、MnO2/TiO2 值;低 Co高 Ni,Co/Ni<1,U/Th>1;低 ∑REE,负 Ce异常,重稀土相对富集等热水沉积物的特征,为热水沉积的结果。氧同位素估算的热水古温度为49~249℃(高温部分有后期岩浆的叠加扰动)。硅质岩是铜陵地区二叠系层控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对于隐伏矿床的寻找和矿产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53 / 16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渔塘坝硒矿床富硒硅质岩的成因 [J].
姚林波 ;
高振敏 ;
杨竹森 ;
龙洪波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54-63
[2]   硅质岩岩石化学研究方法及其在“镜铁山式”铁矿床中的应用 [J].
杨建民 ;
王登红 ;
毛景文 ;
张作衡 ;
张招崇 ;
王志良 .
岩石矿物学杂志, 1999, (02) :13-25
[3]   北祁连山大陆裂谷硅质岩的稀土元素判别 [J].
赵江天 ;
夏林圻 ;
夏祖春 ;
徐学义 .
科学通报, 1999, (06) :665-669
[4]   鄂东南晚二叠世大隆组层状硅质岩成因地球化学及沉积环境 [J].
徐跃通 .
桂林工学院学报, 1997, (03) :13-21
[5]   四川呷村黑矿型矿床硅质岩的硅、氧同位素组成及其与现代海底硅质烟囱比较研究 [J].
侯增谦 ;
吴世迎 ;
T.Urabe .
地质论评, 1996, (06) :531-540
[6]   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中多处发现含晚古生代放射虫硅质岩 [J].
何科昭 ;
赵崇贺 ;
邰道乾 ;
聂泽同 ;
乐昌硕 ;
周正国 ;
叶木丹 .
现代地质, 1996, (03) :12-16
[7]   下扬子区早三叠世孤峰组层状硅质岩成因 [J].
夏邦栋 ;
钟立荣 ;
方中 ;
吕洪波 .
地质学报, 1995, (02) :125-137+193
[8]  
粤西古水剖面震旦系顶部层状硅岩的热水成因属性: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证据[J]. 周永章,涂光炽,卢焕章.沉积学报. 1994(03)
[9]   安徽铜官山背斜石炭纪地层中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朱雅林 .
地质与勘探, 1992, (09) :10-10
[10]   丹池盆地热水成因硅岩的沉积地球化学特征 [J].
周永章 .
沉积学报, 1990, (03) :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