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法律激励机制构建

被引:4
作者
许明月 [1 ]
段浩 [1 ,2 ]
机构
[1]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
[2] 不详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 农民权益; 社会可接受性; 法律激励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2.32 [农业土地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需要法律推进其健康发展。为了化解农村劳动力要素流动与城乡二元结构的矛盾,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正成为现实抉择。通过改变命令控制性法律规制或软法之治的传统做法,政府和市场合力推动基于社会可接受的法律激励机制,能够更好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外部性问题。为此,应利用"激励—制约"的范式框架,构建以土地、户籍、财政等为制度工具,充分保障农民权益和满足农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实现路径。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8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人地钱”挂钩之后——中国城市化的体制性障碍与出路 [J].
杨俊锋 .
学术月刊, 2017, 49 (01) :66-75
[2]   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改革的立法跟进 [J].
许明月 .
比较法研究, 2016, (05) :1-13
[3]   共建共享:十八大以来农村社区治理机制的优化路径 [J].
陈荣卓 ;
刘亚楠 .
社会主义研究, 2016, (04) :106-113
[4]   我们如何适应“人地钱”挂钩的城镇化? [J].
晓叶 .
中国土地, 2016, (03) :1-1
[5]   税法的社会可接受性论纲 [J].
靳文辉 .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2015, (06) :43-52
[6]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 [J].
孙友然 ;
凌亢 ;
张新岭 ;
白先春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 (02) :61-67
[7]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困境及对策分析 [J].
王晓红 ;
王吉恒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 (05) :767-772
[8]   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综述及展望 [J].
王兆刚 ;
来守龙 .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4) :76-79
[10]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完善及制度创新 [J].
余传杰 .
中州学刊, 2014, (03) :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