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同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淮北地区不同栽培方式(手栽、机插、直播)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直播稻产量较手栽稻低20%以上,机插稻产量较手栽稻低6%以上。在产量构成因素上,直播稻穗数大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机插稻穗粒数显著低于手栽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大,直播稻、机插稻总颖花量少,产量均不及手栽稻。②淮北稻区手栽稻全生育期积温不应小于3 900℃,光照时数不小于890h;机插秧不应小于3 500℃,光照时数不小于870h;安全生育期直播稻不小于3 000℃,光照时数不小于700h。全生育期积温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18.1%;日照时数由大到小均依次表现为手栽稻、机插稻、直播稻,手栽稻较直播稻高20.0%。③出糙率、精米率直播稻大于机插稻,机插稻大于手插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外观品质手栽稻的垩白率、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高于直播稻;食味品质直播稻蛋白质含量高于机插稻、手栽稻;直播稻直链淀粉含量小于机插稻、手栽稻;胶稠度手插稻大于机插稻、直播稻。此外,不同栽培方式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