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油气来源与运聚成藏研究

被引:96
作者
韩剑发 [1 ]
梅廉夫 [1 ]
杨海军 [1 ]
邬光辉 [2 ]
徐志明 [3 ]
朱光有 [4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2]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研究院
[3] 西南石油大学
[4]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油气源; 多期成藏; 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 塔中I号坡折带;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年来对塔里木盆地海相层系油气的勘探进展很快,在塔中地区围绕塔中I号坡折带有重要发现,特别是发现了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大面积富含油气。认为该区上奥陶统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储层存在多期油气运移聚集,包括晚加里东期油气的聚集、晚海西期古油藏油气的调整转移和直接从烃源岩生成油气的补充以及喜山期古油藏裂解天然气对早期油藏的气侵;塔中地区原油和凝析油主要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上奥陶统中聚集的油气是沿断裂垂向运移与沿多套储层横向运移面来;塔中奥陶系油气藏之所以表现出外带为凝析气藏、内带为油藏的分布特征,主要与来源于外带下伏的的寒武系-下奥陶统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也与I号坡折带北侧的良里塔格组斜坡相古油藏的裂解气有关,这些天然气沿I号坡折带向上运移,补充到位于I号坡折带附近的礁滩复合体油气藏中,并对原来的油藏产生气侵,气侵程度的不同,或者形成凝析气藏,或者仍然保持油藏。
引用
收藏
页码:426 / 43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2]   四川盆地海相天然气富集成藏特征与勘探潜力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石油学报, 2006, (05) :1-8
[3]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J].
韩剑发 ;
王招明 ;
潘文庆 ;
赵孟军 ;
顾乔元 ;
秦胜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48-453
[4]   轮南古隆起控油理论及其潜山准层状油气藏勘探 [J].
韩剑发 ;
王招明 ;
潘文庆 ;
赵孟军 ;
顾乔元 ;
秦胜飞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4) :448-453
[5]   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马永生 ;
戴金星 ;
李剑 ;
周国源 .
地学前缘, 2006, (02) :234-248
[6]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H2S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探讨——读马永生教授的“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田的发现与勘探启示”有感 [J].
张水昌 ;
朱光有 ;
梁英波 .
地质论评, 2006, (02) :230-235
[7]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控油机理探讨 [J].
杨栓荣 ;
潘文庆 ;
韩剑发 ;
史鸿祥 ;
祁新中 ;
程光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84-88
[8]   轮南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体控油机理探讨 [J].
杨栓荣 ;
潘文庆 ;
韩剑发 ;
史鸿祥 ;
祁新中 ;
程光华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6, (01) :84-88
[9]   天然气中高含HS的成因及其预测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地质科学, 2006, (01) :152-157
[10]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J].
朱光有 ;
张水昌 ;
梁英波 ;
戴金星 ;
李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1037-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