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天然气特征及气源

被引:227
作者
朱光有 [1 ]
张水昌 [1 ]
梁英波 [1 ]
马永生 [2 ]
戴金星 [1 ]
李剑 [1 ]
周国源 [3 ]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石化南方勘探开发分公司
[3] 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地质服务公司化验室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天然气; 气源; 碳同位素; 硫化氢; TSR;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四川盆地是一个大型复合含气为主、含油为辅的叠合盆地。多旋回的沉积演化过程,孕育了多套海相、陆相烃源岩,且不同区域发育不同成因类型的烃源岩。目前下寒武统、志留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上三叠统五套主要烃源岩均已进入高演化阶段,并以成气为主。由于多阶成烃、混源聚集和后期遭受TSR次生蚀变等成藏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天然气组分较干、碳同位素组成复杂,常规方法进行气源对比较困难。文中在对四川盆地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有效烃源岩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探讨,分区域进行了气藏的分析,特别是对天然气组分、非烃组成(H2S、CO2、N2等)和碳同位素等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基本确定了各区块各含气层系的主力源岩。认为川东主力产层石炭系、三叠系和二叠系的气源分别为志留系、上二叠统龙潭组和下二叠统;川南气区震旦系灯影组、寒武系、二叠系和三叠系产层的气源分别主要来自下寒武统,上、下二叠系源岩;川西气区侏罗系和三叠系须家河组主产层的气源主要来自三叠系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下二叠统和嘉陵江组产层气源则可能主要来自二叠系;川中主要为产油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群原油应来自侏罗系源岩,浅部层系气源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陆相烃源岩,深部气藏则为寒武系烃源岩。由于川东北部烃源岩发育层数最多,且质量都较好,因此川东北部是烃类最富集的地区,也是勘探潜力最大的地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8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 [1] 四川盆地普光大型气藏基本特征及成藏富集规律
    马永生
    蔡勋育
    李国雄
    [J]. 地质学报, 2005, (06) : 858 - 865
  • [2]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高含H2S天然气TSR成因的同位素证据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戴金星
    李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5, (11) : 1037 - 1046
  • [3] 四川盆地东北部长兴组层序地层与储层分布
    马永生
    牟传龙
    郭彤楼
    谭钦银
    余谦
    [J]. 地学前缘, 2005, (03) : 179 - 185
  • [4] 川东北飞仙关组HS的分布与古环境的关系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4) : 65 - 69
  • [5] 复合生烃系统——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评价和油气预测的重要概念
    朱光有
    金强
    戴金星
    张水昌
    张林晔
    张英利
    [J]. 地质科学, 2005, (01) : 133 - 144
  • [6] 四川盆地东部大中型气藏成烃条件分析
    王兰生
    李宗银
    沈平
    陈盛吉
    张鉴
    谢邦华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6) : 567 - 571
  • [7] 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古生界原油裂解气成藏历史分析——以英南2气藏为例
    张水昌
    赵文智
    王飞宇
    陈建平
    肖中尧
    钟宁宁
    宋孚庆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 441 - 451
  • [8] 中国含硫化氢天然气的研究及勘探前景
    朱光有
    戴金星
    张水昌
    李剑
    金强
    陈践发
    [J]. 天然气工业, 2004, (09) : 1 - 5
  • [9] 四川盆地天然气成藏动力学初探
    刘树根
    徐国盛
    徐国强
    雍自权
    李国蓉
    李巨初
    [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 323 - 330
  • [10] 中国高含硫化氢天然气的形成及其分布
    朱光有
    张水昌
    李剑
    金强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4, (03) : 18 -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