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西第三纪湖相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意义

被引:20
作者
郭泽清
钟建华
刘卫红
温志峰
柳祖汉
王海侨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2] 石油大学(华东)资源与信息学院
[3] 湘潭工学院
关键词
生物礁;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溶解作用; 成岩阶段; 柴西;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04.03.008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近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干柴沟一带发现的第三纪湖相生物礁 ,存在于第三系的下干柴沟组下段到下油砂山组的数千米厚的地层中。在野外露头实测、大量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研究的基础上 ,运用毛细管压力曲线和图象分析等手段 ,对生物礁储层特征作了详细研究。生物礁孔隙类型复杂 ,主要有骨架孔隙、粒内孔隙、铸模孔隙、溶孔等 8种孔隙类型。生物礁经历了同生成岩、早成岩、晚成岩和表生成岩四个阶段。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孔隙的主要形成作用 ,真正的原生孔隙已很少 ,次生孔隙极其发育 ,是油气的优良储集层。生物礁的发现对于青海油田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425 / 43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柴达木盆地跃进地区下干柴沟组上段藻丘灰岩储层特征 [J].
孙岩 ;
沈安江 ;
徐洋 ;
林年添 .
沉积学报, 2002, (01) :61-69
[2]   柴达木盆地花土沟油区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J].
陈子炓 ;
寿建峰 ;
斯春松 ;
王少依 ;
沈安江 .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2001, (01) :53-58
[3]   湖北宜昌早奥陶世生物礁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胡明毅 ;
朱忠德 ;
杨威 ;
肖传桃 ;
李相明 ;
刘秉理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1998, (04) :9-13
[4]  
碳酸盐岩储层沉积学.[M].马永生等著;.地质出版社.1999,
[5]  
礁地质学及礁的含油气性.[M].[苏]库兹涅夫(В·Г·Кузнецов) 著;李健温 译.石油工业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