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地壳高导层的成因及动力学意义探讨——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证据

被引:37
作者
金胜 [1 ,2 ,3 ]
魏文博 [1 ,2 ,3 ]
汪硕 [2 ]
叶高峰 [1 ,2 ,3 ]
邓明 [2 ]
谭捍东 [1 ,2 ]
机构
[1] 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3]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壳高导层; 部分熔融与水流体; 动力学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大地电磁探测结果显示,青藏高原的中下地壳普遍存在大规模的高导层,其电阻率低于10 Ωm,远低于稳定构造区地壳的平均电阻率值.通过对可能形成地壳内大规模低阻异常地质原因的分析认为,青藏高原地壳中的高导层不可能是由金属矿、石墨层或者单纯的含盐水流体引起的,而很可能是由于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或者是部分熔融与含盐水流体共同导致的.这些高导层的形成是与板块运动等动力学过程密切相关的.地壳内的高导层可能是印度板块和亚洲板块俯冲的电性痕迹,其成因与板块俯冲过程中由于摩擦生热导致的岩石部分熔融和脱水作用有关,也可能与岩石圈拆沉造成幔源物质上涌有关.沿高原内主要缝合带均存在东西向连续分布的大规模高导体,有可能是青藏高原下地壳物质向东"逃逸"的证据;其中班公—怒江缝合带可能是最重要的物质运移"通道".
引用
收藏
页码:2376 / 2385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青藏高原东边缘地壳“管流”层的电磁探测证据
    赵国泽
    陈小斌
    王立凤
    王继军
    汤吉
    万战生
    张继红
    詹艳
    肖骑彬
    [J]. 科学通报, 2008, (03) : 345 - 350
  • [2] 青藏高原西缘壳幔电性结构与断裂构造:札达-泉水湖剖面大地电磁探测提供的依据
    金胜
    叶高峰
    魏文博
    邓明
    景建恩
    [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07, (04) : 474 - 480
  • [3]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J].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John Booker,Alan G.Jones.地球科学. 2006(02)
  • [4] 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电性结构和地块变形关系的研究
    赵国泽
    汤吉
    詹艳
    陈小斌
    卓贤军
    王继军
    宣飞
    邓前辉
    赵俊猛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0) : 908 - 918
  • [5] 用大地电磁勘探方法研究大陆动力学(英文)
    Martyn UNSWORTH
    [J]. 地学前缘, 2003, (01) : 25 - 38
  • [6] 西藏高原大地电磁深探测——亚东—巴木错沿线地区壳幔电性结构
    魏文博
    陈乐寿
    谭捍东
    邓明
    胡建德
    金胜
    董浩斌
    强建科
    [J]. 现代地质, 1997, (03) : 107 - 115
  • [7] Kinematic, thermal and petrological model of the Himalayas: constraints related to metamorphism within the underthrust indian crust and topographic elevation[J] . Pierre Henry,Xavier Le Pichon,Bruno Goffé.Tectonophysics . 1997 (1)
  • [8] Deep seismic bright spots and magmatism in Southern Tibet .2 Ross,A.R,Brown,L.D,Alsdorf,D,Nelson,K.D. J. geophys. Res .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