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乐”的人生境界

被引:8
作者
李万刚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关键词
乐; 人生境界; 超越; 仁; 孔颜乐处; 忧患;
D O I
10.15981/j.cnki.dongyueluncong.2011.01.012
中图分类号
B222.2 [孔子(孔丘,公元前551~前479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贫而乐"的"乐"的人生境界,在"天下无道也久"的时境,作为守道者的现实,如此乐境彰显了境界的超越性。乐境从理论上并不排斥富贵,而是超越于贫富贵贱得失等对待状态,回归到"仁"的生命状态,也就是"仁"的境界所带来的精神自由。"乐"境与忧不可分,同时有着对仁、天下和个人修身深沉的忧患意识,这是孔子乐的人生境界的深刻之处。宋明儒通过所谓"孔颜乐处"的发明,使"乐"的人生境界获得了新内涵和意义,成为儒家人生境界精神超越的标志。
引用
收藏
页码:152 / 15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境界范畴的历史演变及其基本理论特质——中国哲学精神管窥 [J].
李明 .
中国哲学史, 2006, (04) :56-64
[2]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M].梁漱溟; 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
[3]  
宋明理学.[M].陈来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  
孔子传.[M].钱穆著;.三联书店.2002,
[5]  
论语新解.[M].钱穆著;.三联书店.2002,
[6]  
善恶之上.[M].向世陵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0,
[7]  
中国哲学简史.[M].冯友兰著;涂又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8]  
论语集释.[M].程树德 撰;程俊英;蒋见元 点校.中华书局.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