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3 条
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与效率的时空演变
被引:47
作者:
夏四友
[1
,2
]
文琦
[2
]
赵媛
[1
,3
]
许昕
[1
]
杨奎
[2
]
赵茹
[2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3] 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发展水平;
发展效率;
熵权TOPSIS法;
数据包络分析法;
榆林市;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7.10.022
中图分类号:
F327 [地方农业经济];
学科分类号:
020202 ;
摘要:
运用熵权TOPSIS法、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2000—2013年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2000—2013年,全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总体呈显著上升态势,大多数区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随时间推移显著提升,县域差距逐步缩小,各区县排名出现波动。(2)农业现代化发展平均综合效率较高,县域差距逐年减小,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技术效率呈现先升后降态势,而规模效率则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2005年后技术效率始终高于规模效率,主导着榆林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综合效率。(3)2000—2013年榆林市"高—有效型"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空间格局呈现由北部单中心的格局向南北多中心格局演变。2000—2005年"高—无效型"区县最少,其空间格局出现由北向南转移规律。"低—有效型"区县的空间格局呈现出由西向东渐变的特征。"低—无效型"的农业现代化的空间格局出现由东部、东北部多中心结构向以东部单中心结构演变。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80
页数:8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