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28
作者
杨琴 [1 ]
蔡太生 [2 ]
林静 [1 ]
机构
[1] 湖南科技学院心理中心
[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医学心理中心
关键词
大学生; 留守经历; 心理韧性; 社会心理;
D O I
10.13342/j.cnki.cjhp.2014.02.047
中图分类号
B844.2 [青少年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调查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差异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自编留守情况调查表,对560名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从中筛选出留守经历大学生245名,无留守经历大学生291名进行数据分析。结果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大学生(P<0.05);有留守经历女生目标专注、家庭支持、支持力总分、心理韧性总分显著低于无留守经历女生(P<0.05);有无留守经历男生心理韧性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②同为留守经历,男女大学生心理韧性总分无显著差异(P>0.05),但男生情绪控制(t=3.265,P<0.01)、个人力总分(t=2.129,P<0.05)显著高于女生,女生支持力总分显著高于男生(t=-2.143,P<0.05);③留守总时间不同的大学生家庭支持得分差异显著(F=3.074,P<0.05),留守期间与父母联系频率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差异显著(F=3.332,P<0.05),与抚养人沟通情况不同的大学生人际协助得分(F=4.91,P<0.01)、支持力总分(F=6.331,P<0.05)、心理韧性总分差异显著(F=3.687,P<0.05);④与抚养人沟通情况、性别及与父母团聚频率对支持力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10.8%;与抚养人沟通情况对总体心理韧性有一定预测作用,预测正确率为3.7%。结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韧性有一定影响;可通过加强与抚养人沟通、与父母团聚频率等提升留守儿童,尤其是留守女童的心理韧性水平。
引用
收藏
页码:272 / 27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 [1] 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韧性、自立人格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 杨琴.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2 (03)
  • [2] 留守儿童家庭处境不利问卷的编制
    范兴华
    方晓义
    陈锋菊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 2011, (06) : 715 - 719+724
  • [3] 心理韧性儿童的社会能力自我觉知
    席居哲
    左志宏
    桑标
    [J]. 心理学报, 2011, 43 (09) : 1026 - 1037
  • [4] 留守初中生心理应激模型的建立和验证
    叶曼
    张静平
    [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0, (07)
  • [5] 农村留守中学生应对方式家庭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张万军
    李杰
    冯晓明
    黄永
    辛倩倩
    黄芬
    [J]. 中国学校卫生, 2010, 31 (01) : 5 - 7
  • [6] 儿童被忽视、心理韧性与孤独感的关系
    年晶
    刘爱书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6) : 748 - 749+752
  • [7]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
    胡月琴
    甘怡群
    [J]. 心理学报, 2008, (08) : 902 - 912
  • [8]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
    李海垒
    张文新
    张金宝
    [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8, (02) : 98 - 102+111
  • [9] 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雷万胜
    陈栩
    陈锦添
    [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8, (02) : 155 - 157
  • [10] 初中留守儿童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的关系
    刘霞
    范兴华
    申继亮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3) : 98 -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