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肠黏膜通透性改变的影响

被引:10
作者
邢峰
郭宝琛
黎君友
孙同柱
杨银辉
陈伟
付小兵
机构
[1] 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解放军第三○四医院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 缺血-再灌注损伤,肠道; 肠黏膜通透性; 大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4 [肠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 :观察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后外源性表皮生长因子 (EGF)对肠黏膜通透性和肠、肝、肾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 :80只 3级雄性 Wistar大鼠 ,随机分为假手术 (C)组、肠缺血 (I)组、肠缺血再灌注 (I R)组和EGF治疗组。 I R组和 EGF治疗组均用微血管夹夹闭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4 5分钟 ,之后放松血管夹形成再灌注。在再灌注即刻经颈静脉分别注入 EGF 10 0μg/ kg或生理盐水 ,分别于伤后 2、6、12和 2 4小时将动物活杀。C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根部而不夹闭 ,I组在缺血 4 5分钟后即刻活杀。取血检测肝、肾功能 ,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 D 乳酸浓度 ;取小肠、肝和肾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1与 C组相比 ,各组动物血浆丙氨酸转氨酶 (AL T)和尿素氮 (BUN)均明显升高 ,但 EGF治疗组升高的幅度显著低于 I R组 (P<0 .0 5 )。2 EGF治疗组的血浆 D 乳酸浓度和 DAO活性在伤后升高的幅度均明显低于 I R组 (P<0 .0 1)。 3EGF治疗组肝、肾和小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坏死的程度较 I R组显著减轻。结论 :伤后给予外源性 EGF显著减轻了缺血再灌注所致肠、肝、肾功能的损伤 ,其主要作用环节是促进了 EGF与受体的结合及随之发生的信号传导。
引用
收藏
页码:650 / 65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肠道干细胞分化调控与黏膜损伤修复 [J].
邢峰 ;
郭宝琛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2, (04) :243-245
[2]   EGF和bFGF在大鼠不同发育阶段肠道定位和表达特征的比较研究 [J].
付小兵 ;
孙同柱 ;
孙晓庆 ;
杨银辉 ;
顾小曼 ;
盛志勇 .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1, (07) :407-409
[3]   肠上皮细胞凋亡与缺血/再灌注损伤 [J].
潘文东 ;
袁建成 .
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2000, (03) :216-218
[4]   肠缺血─再灌流大鼠肠源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表达的变化及其机制 [J].
吕艺 ;
黎君友 ;
晋桦 ;
姜小国 ;
陆莲荣 ;
盛志勇 .
河北医学, 2000, (01)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