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华岩地下河系统

被引:7
作者
李恩香
蒋忠诚
姜光辉
何师意
邓艳
蒋满英
机构
[1]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岩溶动力学开放实验室
[3] 桂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浙江杭州
[4] 广西桂林
[5] 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万华岩; 地下水系统; HCO3-Ca型水;
D O I
10.16088/j.issn.1001-6600.2003.02.019
中图分类号
P641.134 [岩溶水];
学科分类号
0818 ; 081803 ;
摘要
结合地质背景资料,经野外调查观测、水化学室内分析,以及长期的雨量观测、地下水的建堰观测,对万华岩地下河系统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万华岩地下河系统规模较大,分为主洞、侧洞和支洞三部分,总体发育方向与地质构造方向基本一致,为南西—北东向;其地下河流量较大,从水化学特征看属HCO3-Ca型岩溶水.地下河水补给面积约28km2,分为岩溶补给区和非岩溶补给区.岩溶区补给面积较大,落水洞、天窗等分布广泛;非岩溶区水的大量补给是其重要特征,其水溶蚀力强,因此也是万华岩发育规模大的重要基础.万华岩地下河系统的动态主要受降雨的影响,同时也受发电、灌溉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其整个衰减过程可分为3个亚动态.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万华岩表层岩溶带岩溶动力系统的特点研究 [J].
姜光辉 ;
郭芳 ;
张美良 ;
何师意 ;
李恩香 ;
邓艳 .
中国岩溶, 2002, (03) :22-26+36
[2]   岩溶地区地下水位动态分析 [J].
邹成杰 .
中国岩溶, 1995, (03) :261-269
[3]   流量衰减方程及其应用——以洛塔岩溶盆地为例 [J].
黄敬熙 .
中国岩溶, 1982, (02) :41-49
[4]   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岩溶水运动特征 [J].
杨立铮 .
中国岩溶, 1982, (01) :20-28
[5]  
水文地质学基础[M]. 地质出版社 , 王大纯等编著,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