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7
作者
刘昌明
段艳文
机构
[1] 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国际环境 NGO; GMS; 生物多样性保护; 国际合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16 [保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090705 ;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初启动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在使相关国家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破坏和生态系统退化。由于区域内国家政治制度不一、法律制度不完善、生物保护专家缺乏等原因,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陷入困境。一些大型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NGO)通过直接参与政府决策和施加压力等方式,参与到 GMS 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 / 5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1]  
全球治理视野中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研究[D]. 甘锋.上海交通大学. 2007
[12]  
湄公河大坝威胁巨型珍稀鱼类 .2 WWF新闻中心 . 2010
[13]  
试论非政府组织在GMS生物多样性保护走廊建设中的作用与局限 .2 李津津. 《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 .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