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研究

被引:21
作者
袁媛 [1 ,2 ]
刘懿莹 [3 ]
蒋珊红 [4 ]
机构
[1]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城市化与地理环境空间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
[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4]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第三方组织; 协作规划; 协作机制; 社区规划;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居住区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3303 ;
摘要
在规划转型的背景下,多元主体协作式参与成为中国社区规划探讨的热点。由于社区类型多样、现实问题复杂,规划师沟通技能有待提升,社区规划有必要引入第三方组织承担协作功能。文章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第三方组织参与社区规划的协作机制;归纳出基于多元力量的监督组织、基于社区—企业共建的自治组织和基于乡贤能人的权威组织3种典型协作模式,并总结其在实践中的适用性与优缺点,表明第三方组织的加入有利于促进多元主体参与规划,提高协作规划效率,有效引导各方主体达成共识,并且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引用
收藏
页码:11 / 1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国外沟通和协作式规划近15年研究进展——基于CitespaceⅢ软件的可视化分析 [J].
袁媛 ;
蒋珊红 ;
刘菁 .
现代城市研究, 2016, (12) :42-50
[2]   共同缔造工作坊:参与式社区规划的新模式 [J].
黄耀福 ;
郎嵬 ;
陈婷婷 ;
李郇 .
规划师, 2015, 31 (10) :38-42
[3]   低收入社区的规划协作机制研究——以广州市同德街规划为例 [J].
袁媛 ;
陈金城 .
城市规划学刊, 2015, (01) :46-53
[4]   社区规划师——技术员or协调员 [J].
袁媛 ;
杨贵庆 ;
张京祥 ;
王世福 ;
林隽 ;
王玉 ;
王建军 ;
王承慧 ;
徐苗 ;
王冬冬 ;
李立勋 ;
何子张 .
城市规划, 2014, 38 (11) :30-36
[5]   解析第三方在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作用——以广州市恩宁路事件为例 [J].
吴祖泉 .
城市规划, 2014, (02) :62-68+75
[6]   从公共政策视角看1960年代以来西方规划理论的演进 [J].
李东泉 .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06) :36-42
[7]   沟通式规划理论的简介,批判与借鉴 [J].
王丰龙 ;
陈倩敏 ;
许艳艳 ;
刘云刚 .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27 (06) :82-90
[8]   沟通式规划理论在新时期村庄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J].
曹轶 ;
魏建平 .
规划师 , 2010, (S2) :229-232
[9]   略论基于国家—社会关系的中国社区规划师制度 [J].
王婷婷 ;
张京祥 .
上海城市规划, 2010, (05) :4-9
[10]   从工具理性到交往理性——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内核与理论的变迁 [J].
曹康 ;
王晖 .
城市规划, 2009, 33 (09)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