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品犯罪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20
作者
齐文远 [1 ]
魏汉涛 [2 ]
机构
[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 安徽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毒品犯罪; 发展趋势; 客观原因; 刑事政策;
D O I
10.15991/j.cnki.411028.2018.01.010
中图分类号
D924.36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尽管我国一直对毒品犯罪采取高压态势,但毒品犯罪数量、吸毒人数、查获毒品数量等却不降反升,毒品犯罪治理陷入了"越打越多"的困境。境外毒源地对中国渗透加剧,毒品犯罪组织的反打击能力增强,这些客观因素增加了毒品犯罪控制的难度。从刑事治理来看,存在毒品犯罪大量适用重刑、刑罚裁量过分重视涉案毒品数量、从严惩治的目标群体定位不准等问题。要有效地遏制毒品犯罪上升的趋势,需要对源头犯罪、对毒品犯罪组织中的核心成员从严,对受雇佣、受指使参加毒品犯罪的人从宽,弱化涉案毒品数量的刑法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68 / 7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我国未成年人毒品犯罪从严刑事政策的检验和修正——以某省法院系统近十年的判决为研究样本 [J].
袁林 .
法学, 2015, (06) :138-150
[2]   中国毒品犯罪死刑的概况及其控制 [J].
莫洪宪 .
政法论丛, 2014, (06) :3-10
[3]   毒品犯罪量刑问题研究 [J].
彭之宇 .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14, (01) :59-62
[4]   中缅边境地区毒品犯罪形势评估与对策 [J].
何天都 .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2, (06) :30-34
[5]   我国毒品犯罪刑事政策之检视 [J].
胡江 .
法治论丛, 2010, 25 (03) :26-31
[6]   新刑法与客观主义 [J].
张明楷 .
法学研究, 1997, (06) :91-103
[7]   当代中国毒品犯罪群体之分析与社会控制 [J].
朱俊强 .
江苏社会科学, 1996, (01) :127-132
[8]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9]  
丹麦刑事法典.[M].(丹) 詹森; (丹) 格雷沃; (丹) 霍耶; (丹) 斯宾塞; 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
[10]  
刑事责任论.[M].(英) 塔德洛斯;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