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 条
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的江苏省长江沿线生态修复格局分析与对策
被引:49
作者:
韩博
[1
]
金晓斌
[1
,2
,3
]
项晓敏
[1
]
赵庆利
[4
]
林金煌
[1
]
洪长桥
[1
]
金志丰
[5
]
胡静
[6
]
周寅康
[1
,2
,3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
[2] 自然资源部海岸带开发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江苏省土地开发技术工程中心
[3] 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
[4] 江苏省国土资源研究中心(智库)
[5]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生态修复;
格局分析;
生态规划;
长江;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征程中,实施尺度、要素、途径复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解决区域系统性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针对江苏省长江沿线地区这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突出区域,基于"要素—景观—系统"框架构建生态修复潜力评价体系,采用Kmeans聚类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等方法识别生态修复分区与热点,构建由点、线(带)、面组成的生态修复格局,提出生态管控与修复对策。研究结果表明:(1)生态修复具有多尺度性、对象复合性及途径多样性,在宏观、中观、微观尺度下具有不同的对象、目标与途径,并可以通过不同级别与类型规划进行衔接;(2)研究区要素层生态修复潜力平均值为0.460,空间分布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特征,景观层生态修复潜力热点区分布于环长江入海口区域,冷点区分布于扬泰平原区,根据系统层评价指标可将研究区划为5个聚类分区;(3)根据评价结果可以构建"五区、三带、两核心"生态修复总体格局,并在发展导向、空间管控策略、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生态修复对策。本文可为江苏省沿江区域生态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修复内涵与实施范式探索提供参考借鉴。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61
页数:21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