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

被引:18
作者
骆汉 [1 ,2 ]
胡小宁 [3 ]
谢永生 [1 ,2 ]
王继军 [1 ,2 ]
郭满才 [3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3] 不详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键词
生态治理技术; 评价; 指标体系;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171.4 [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了对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价,在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思路的基础上,根据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通过对评价指标的理论初选和专家筛选,构建了能够揭示生态治理技术本身属性、相宜性、应用效果、推广潜力等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目标层和指标层两个层次,目标层为生态治理技术适应效果,指标层分为控制性指标和分类评价指标。控制性指标包含5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生态治理技术;分类评价指标为三级指标,共有水土保持技术、荒漠化治理技术、石漠化治理技术和生态恢复技术四个类型的三级指标各29个,针对不同的生态治理技术可以选用合适的三级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既可体现区域差异,又可建立公共评价平台,为生态治理技术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关键技术支撑。
引用
收藏
页码:5766 / 577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1]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效益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以杠寨小流域为例
    吴鹏
    朱军
    崔迎春
    赵文君
    侯娜
    张喜
    [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4, 34 (10) : 95 - 101+106
  • [2] 亚湿润干旱区荒漠化防治工程综合效益评价——以北京市桑马房村为例
    黄月艳
    岳德鹏
    任慧君
    王计平
    [J]. 经济师, 2011, (10) : 61 - 63
  • [3] 促进生态技术发展的思考
    李婵娟
    [J]. 才智, 2009, (14) : 190 - 191
  • [4] 土地空间多功能利用: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
    甄霖
    曹淑艳
    魏云洁
    谢高地
    李芬
    杨莉
    [J]. 资源科学, 2009, 31 (04) : 544 - 551
  • [5] 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生态治理效益模糊综合评价——以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为例
    杨小青
    胡宝清
    曹少英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8, (02) : 22 - 26
  • [6]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评价研究进展
    王珠娜
    潘磊
    余雪标
    史玉虎
    [J].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07, (01) : 91 - 96
  • [7] 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现状述评
    丁国栋
    赵廷宁
    范建友
    杜华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4, (01) : 92 - 96
  • [8] 中国生态退化的主要类型、特征及分布
    刘国华
    傅伯杰
    陈利顶
    郭旭东
    [J]. 生态学报, 2000, (01) : 14 - 20
  • [9] 生态技术:起因、概念和发展
    代锦
    [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994, (02) : 15 - 18+10
  • [10] 初论生态技术
    许坚
    [J]. 农业现代化研究 , 1990, (05) : 37 -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