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播油松林地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的季节响应

被引:34
作者
李国雷 [1 ]
刘勇 [1 ]
甘敬 [2 ]
郭蓓 [1 ]
徐扬 [1 ]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省部共建森林培育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关键词
油松; 飞播林; 间伐强度; 土壤酶; 土壤养分;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8.02.023
中图分类号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飞播造林是我国偏远山区重要的植被恢复模式之一,探讨林地质量和调控措施对飞播林的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文于2000年在北京市延庆县王家堡飞播基地,对飞播造林密度为8 000株/hm2的9年生油松林设置30%(弱度)、48.75%(中度)、53.75%(强度)、77.13%(超强度)4个间伐强度及0%(对照)共5个处理。5年后,通过比较不同季节0~20 cm土壤的酶活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探讨土壤酶作为筛选间伐强度的可行性。结果表明:①土壤氧化还原酶活性峰值出现在6月份,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峰值出现在10月份,转化酶出现在4月份;②5种土壤酶活性对间伐强度响应不同,弱度间伐的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最大,中度间伐的土壤多酚氧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最大;③土壤酶与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显著相关,土壤水分可能是限制土壤酶活性的关键因子;④土壤酶较土壤理化性质对间伐响应敏感,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可以作为飞播油松林土壤质量评价的指标。因此,及时对郁闭林分进行合适强度的间伐,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提高土壤酶活性,从而实现油松人工林可持续发展;9年生初植密度8 000株/hm2的油松幼林选择48.75%左右的间伐强度最优。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1]  
恢复生态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 孙书存,包维楷主编, 2005
[12]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13]  
中国飞播造林四十年[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中国飞播造林四十年》编委会编, 1998
[14]  
油松[M].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徐化成主编, 1993
[15]  
土壤酶学[M]. 科学出版社 , 周礼恺 编著, 1987
[16]  
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 农业出版社 , 关松荫 编著, 1986
[17]   Soil microbial activity after restoration of a semiarid soil by organic amendments [J].
Ros, M ;
Hernandez, MT ;
García, C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3, 35 (03) :463-469
[18]  
Annual variations of phenoloxidase activities in an evergreen oak litter: influence of certain biotic and abiotic factors[J] . S Criquet,A.M Farnet,S Tagger,J Le Petit.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00 (11)
[19]   保留密度对油松飞播林生长的影响 [J].
莫翼翔 ;
孙丙寅 ;
康克功 ;
韩东峰 .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3, (04) :57-59
[20]   河南省油松飞播林林分密度控制图编制 [J].
刘占朝 ;
王团荣 ;
张宏文 ;
刘兴信 .
林业资源管理, 2003, (04) :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