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名化处理:刑事诉讼被遗忘权实现的另一种途径

被引:11
作者
郑曦
机构
[1]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匿名化处理; 刑事诉讼; 被遗忘权; 个人信息;
D O I
10.16224/j.cnki.cn33-1343/d.202109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为实现个人信息之保护,被遗忘权制度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得到了认可。刑事诉讼中亦有确立被遗忘权制度之需,刑事诉讼被遗忘权通常以信息控制者删除或封存相关个人信息的方式实现,但这些常规方式存在成本过高的不足,可以匿名化处理作为一种替代性的被遗忘权实现方式,以避免刑事诉讼被遗忘权行使导致的过高成本,并兼顾各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以匿名化处理的方式处理刑事诉讼中的相关个人信息,需遵循必要性原则、目的限制原则和区分对待原则。通过分析匿名化处理的审查要素,以"请求—回应"模式作为匿名化处理的实施方式,并以"投诉—指令"作为其救济途径,从而实现刑事诉讼被遗忘权。
引用
收藏
页码:46 / 5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删除.[M].迈耶-舍恩伯格.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
[2]  
检察官论.[M].林钰雄; 著.法律出版社.2008,
[3]  
法国刑事诉讼法典.[M].罗结珍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
[4]  
信息安全技术 个人信息安全规范.[S].洪延青;钱秀槟;何延哲;左晓栋;陈兴蜀;高磊;刘贤刚;邵华;蔡晓丹;黄晓林;顾伟;黄劲;上官晓丽;赵章界;范红;杜跃进;杨思磊;张亚男;金涛;叶晓俊;郑斌;闵京华;鲁传颖;周亚超;杨露;王海舟;王建民;秦颂;姚相振;葛小宇;王道奎;赵冉冉;沈锡镛..2017,
[5]   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性质和行使规范——《民法典》第1037条的解释论展开 [J].
高富平 ;
李群涛 .
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20, 35 (06) :40-51
[6]   数字经济、灵活就业及社会保险法的回应 [J].
涂永前 ;
何礼苗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20, 34 (09) :102-111
[7]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刑事司法的分离与融合 [J].
裴炜 .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 2020, (05) :149-160+208
[8]   作用、任务、原则:大数据时代媒介传播对社会记忆的建构 [J].
骆正林 .
阅江学刊, 2019, 11 (06) :5-14+117
[10]   个人信息保护中目的限制原则的解释与适用 [J].
梁泽宇 .
比较法研究, 2018, (05)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