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分类和进展

被引:19
作者
吕增春
邢玉斌
机构
[1] 解放军总医院!北京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环丙沙星; 司帕沙星; Du-6859a; 耐药机理; 分类学;
D O I
10.13461/j.cnki.wna.003685
中图分类号
R978.1 [抗生素];
学科分类号
100705 ;
摘要
喹诺酮类抗菌药因其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 ,药物动力学性能好和耐受性好 ,从而扩大了适应症 ,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据 1 997年 Andriole提出 ,经 Schellhore整理的 Andriole- Schellhore分类 ,喹诺酮类药物共分为四代。第一代以萘啶酸为代表 ,主要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因不良反应严重 ,现已被淘汰 ;第二代以环丙沙星为代表 ,不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有效 ,而且对革兰氏阳性球菌也有活性 ,所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 ;第三代以司帕沙星为代表 ,进一步扩大了抗菌谱和抗菌活性 ,包括抗细胞内繁殖的病原体 ,如结核分枝杆菌、衣原体、枝原体等 ,而且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的活性比环丙沙星强得多 ;第四代以 Du- 6 859a为代表 ,不但对革兰氏阴性杆菌 ,包括不动杆菌和假单胞菌抗菌活性强 ,而且对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作用更强 ,对拟杆菌和分枝杆菌也有良好抗菌活性。随着这些药物广泛应用 ,其耐药性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几乎所有致病菌均已出现耐药菌株。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理是 :( 1 ) DNA促旋酶 ( gyr AB基因 )和拓扑异构酶 ( par C及 par E基因 )变异 ;( 2 )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排出系统将药物主动泵出菌体外。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芦氟沙星与洛美沙星随机对照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 [J].
吕晓菊 ;
张慧琳 ;
周志强 ;
邱敦功 ;
张谊之 ;
穆国尧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8, (01) :63-68
[2]   北京地区部分医院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现状及变迁 [J].
张凤凯 ;
金少鸿 ;
吴铨 ;
张力 .
中华医学杂志, 1997, (05) :8-12
[3]   合成、半合成抗生素研究的进展 [J].
张致平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S1) :47-61
[4]   Du6859a及其他新的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J].
汪复,张敬德,朱德妹,王宇倩,周乐,张婴元 .
中国抗生素杂志, 1996, (03) :214-219
[5]  
Classification of quinolones by V. Andriole[J] . C. Schelhorn,V. T. Andriole.Infection . 1998 (1)
[6]  
Mechanisms of quinolone resistance[J] . B. Wiedemann,P. Heisig.Infection . 1994 (2)
[7]   RUFLOXACIN ONCE-DAILY VERSUS OFLOXACIN TWICE DAILY FOR TREATMENT OF COMPLICATED CYSTITIS AND UPPER URINARY-TRACT INFECTIONS [J].
MATTINA, R ;
COCUZZA, CE ;
CESANA, M .
INFECTION, 1993, 21 (02) :10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