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陆块震旦纪—寒武纪之交的地壳伸展作用:来自沉积序列与沉积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24
作者
汪正江 [1 ]
王剑 [1 ]
卓皆文 [1 ]
杨平 [1 ]
刘家洪 [1 ]
谢尚克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关键词
铜仁坝黄;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界线(SCB); 沉积序列; 沉积地球化学; 沉积动力学模式; 扬子陆块;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11.05.016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震旦纪(埃迪卡拉纪)—寒武纪之交(SCB)是华南裂谷盆地到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演化的重要转折期,也是华南古生代最重要的烃源岩发育时期。铜仁坝黄SCB附近的沉积序列和沉积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时期沉积具有热液活动和缺氧沉积的双重特征,并伴有火山活动,结合区域地质调查成果,作者提出了地壳伸展—差异升降—热液上升(伴随火山活动)—快速海侵(伴随上升洋流)—缺氧事件复合沉积动力学模式。即在伸展构造背景下,热液上升伴随着火山作用,在扬子东南缘发育了广泛的硅质岩沉积;持续的拉张,出现了强烈的差异沉降,促使台地相区进一步隆升剥蚀、而在斜坡和陆棚相区硅质岩持续发育;扩张晚期,海平面快速上升,在火山活动、热液流体和生物爆发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剧了海底缺氧,使得有机质大量埋藏和保存。因此,早古生代第一套区域性优质烃源岩是区域伸展构造背景下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形成早期的产物。
引用
收藏
页码:731 / 74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9 条
[1]   铜仁坝黄震旦系老堡组顶部晶屑凝灰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卓皆文 ;
汪正江 ;
王剑 ;
谢渊 ;
杨平 .
地质论评, 2009, 55 (05) :639-646
[2]   梅树村剖面离子探针锆石U-Pb年代学:对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的年代制约 [J].
朱日祥 ;
李献华 ;
侯先光 ;
潘永信 ;
王非 ;
邓成龙 ;
贺怀宇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8) :1105-1111
[3]   氧化还原敏感微量元素对古海洋沉积环境的指示意义 [J].
常华进 ;
储雪蕾 ;
冯连君 ;
黄晶 ;
张启锐 .
地质论评, 2009, 55 (01) :91-99
[4]   湖南安化留茶坡硅质岩的REE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J].
常华进 ;
储雪蕾 ;
冯连君 ;
黄晶 ;
张启锐 .
中国地质, 2008, (05) :879-887
[5]   遵义牛蹄塘组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周明忠 ;
罗泰义 ;
李正祥 ;
赵辉 ;
龙汉生 ;
杨勇 .
科学通报, 2008, (01) :104-110
[6]   贵州天柱上公塘—大河边寒武纪重晶石矿床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J].
杨瑞东 ;
魏怀瑞 ;
鲍淼 ;
王伟 ;
王强 .
地质论评, 2007, (05) :675-680+725
[7]   中扬子地区晚震旦世—早寒武世转折期台—盆演化及烃源岩形成机理 [J].
汪建国 ;
陈代钊 ;
王清晨 ;
严德天 ;
王卓卓 .
地质学报, 2007, (08) :1102-1109+1162
[8]   扬子区早寒武世早期磷质小壳化石的再沉积和地层对比问题 [J].
薛耀松 ;
周传明 .
地层学杂志, 2006, (01) :64-74+99
[9]   湘、黔地区前寒武——寒武纪过渡时期硅质岩生成环境研究 [J].
江永宏 ;
李胜荣 .
地学前缘, 2005, (04) :622-629
[10]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J].
张水昌 ;
张宝民 ;
边立曾 ;
金之钧 ;
王大锐 ;
张兴阳 ;
高志勇 ;
陈践发 .
地学前缘, 2005, (03) :39-48